【财新网】(记者 周天)北京市人口规模在超出原规划后,首次公开提出新的人口控制规模。在今天(3月6日)下午的北京团开放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透露,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为2300万人。
据悉,2005年国务院会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要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但这一数字在2010年就被突破,足足提前了十年。目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正在修编过程中。
根据《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达21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
北京市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处长沈青近日表示,常住人口继续保持了“十二五”以来人口增量、增速平稳下降的趋势。常住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56.7万人降至2014年的36.8万人,增速从2011年的2.9%降至2014年的1.7%,均达到“十二五”以来最低水平。人口增量下降、增速放缓既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也与产业结构调整、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以及生活成本、交通成本提升有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外来人口增量增速也出现放缓。2014年末,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为8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37.7万人降至2014年的16万人,增速从2011年的5.4%降至2014年的2%,下降3.4个百分点。
2014年也是北京控制人口力度最大的一年,各种控人手段层层加码。在以往“以业控人”、“以房控人”的基础上,还衍生出“教育控人”,升学就读须“五证俱全”的要求被严格落实,大量随迁子女无法就读。
入学就读门槛抬高后,控人效果立竿见影。以“幼升小”为例,北京市教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27日,参加信息采集、获得入学资格的非京籍儿童仅有58274人,不到总采集人数的38%,同比下降超过7%。而在通州,往年年均七千多人的新生入学数量如今降到了三千多人,不到原来的一半。
在谈到北京市的人口调控思路时,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曾在年初北京两会上表示,正在研究“以水控人”,将以水资源作为限制条件,确定人口调控目标。他还称,北京去年疏解了一批人口,实现了全年调控目标,非常不易。
除了“以水控人”,北京将强化“以业控人”,北京市长王安顺所作的201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逐一列出清单,拿出具体方案。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疏解一般制造业,禁止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新建扩建制造业。加快疏解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对其他区域性批发市场逐步制定调整疏解计划。
2月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官网发布题为“人社部严控在京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消息,指出人社部2月6日召开国务院各部门及在京央企2015年高校毕业生接收计划工作会,要求各单位压缩留京毕业生落户指标。
该官网消息称:“ 人社部缩减了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进京落户的计划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相比以往更加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等。”大量应届生因无法落户被原单位解约,落户北京梦破碎。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则在近日的一次座谈会上对财新记者批评了特大城市控制人口的思路。他称,注意到有数百名大学生因户口指标压缩而被原单位解约的情况,他将在两会上提出议案称,北京具备三千万人口的承载力,应摈弃人口总量控制的旧思路,放开对大城市发展的限制。
“当务之急不是控制人口总量,而是进行人口结构调整,”蔡继明表示,不少人认为北京人口密度高,但并不是整个城区的密度都高,人口集中在少数几个中心,而全市建成区范围内,人口密度只相当于香港的四分之一和上海的二分之一。
“北京、上海聚集了大量优质资源,理应承载更多人口,应该放开对大城市发展的限制,大城市人口增加有其客观规律,全世界都如此,人越集中越好,人口密度越高,集聚力、辐射力越强,没有必要人为控制大城市发展。蔡继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