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朱晓进委员: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2015年03月05日 11:21 来源于 财新网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要真正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首先要对我国目前面临的养老现状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有足够的认识。中国在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和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赡养比分别达到7%和10:1,已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约在2025年将分别达到14%和5:1,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约在2040年将分别达到21%和2:1,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我国老龄化社会有以下特征:一是老年人口数量高居世界榜首。二是老年人口有高龄化、慢病化、失能化的表现。三是家庭养老功能相当薄弱,养老相关服务严重不足。一年多来,医养结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政策保障不足、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能力欠缺、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人照顾服务。医养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既能满足老年慢性病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及护理阶段在养老机构的构想,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住院难的现状。因此,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势在必行。

  1.我国大约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虽然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是当下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个家庭3.1人,小型化和空巢化特点突出,家庭养老能力相当薄弱。”我国老年人口慢病化、失能化特征让居家养老变得不堪重负,而且大部分家庭缺乏医疗护理知识,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养老质量堪忧。老龄化总是与老年病相伴而行,居家养老服务最迫切需要医疗护理,所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非常契合老年人的需要。

  2.从养老机构来讲,推进医养结合也相当积极。当前民营企业主办养老机构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甚至投资百亿元建设规模宏大的养老社区。这些大型养老机构内部都自建了二级医疗机构,集医疗、保健、养生、养老于一体,吸引了大量大医院、大专家以及高新技术进驻,提高养老院老年慢病防治能力和保健水平。

  3.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事业,从长远来看,也是一个产业需要。到2020年,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提供约1000万个就业岗位,将涌现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因此,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将会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建设,是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将家庭式、就近的、松散的、自立式养老转变为社会提供宜居环境,由老年人集体居住的互助式养老;以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变为医疗、预防、保健并重,鼓励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或者参与养老机构的服务工作;鼓励群众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障,投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障的多层次健康消费。

  坚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战略思维来发展养老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1.要建立机构,完善机制。解决好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建设问题,政府要制定合适的标准、进行相应的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走上正确发展途径。要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政府要保基本和给政策。中国式养老,政府要管,但不能全包。“政府要履行保基本的底线职责”,一是通过养老保险保全民基本,有关部门要研究确定全民基本养老的经费标准、支付结构、比例和方式、动态调整等基本原则。二是明确有关范围内容,创建相关机制。基本范围可界定在确保符合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农村“五保户”老人,城市“三无”老人,其内容包含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保健、基本护理、临终基本关怀。在基本机制上,可通过政府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医养结合互通,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使其产生良好效果。

  3.鼓励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经审查批准后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医养合一”。进一步完善有关养老护理院的用地指导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制定相应配套实施细则。培育高端养老护理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养老护理机构。

  4.加快护理人员队伍的培养,鼓励志愿服务。专业护理人才的缺失一直是困扰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专兼职形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鼓励医护院校开设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和相关职业教育,大力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利用社会慈善机构,开展募捐和志愿者服务。鼓励发展养老互助、慈善捐助、国民救助等社会救助公益事业。

  5.发挥多种保险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建立分梯次的老年护理保障经费支付体系,培育公众商业保险意识,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挥商业保险精算管理和风险管控优势,引入商业保险参与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基金管控。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允许商业保险资金投向老年护理院等不动产项目和护理产业领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护理服务,进一步满足多样化的商业护理保障需求。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版面编辑:卢玲艳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2015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