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峰会综述】全球制造业革命已来,中国制造如何转型?

2016年12月02日 19:57 来源于 财新网
来自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的各方嘉宾齐聚一堂,畅谈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前景,探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策

  【财新网】(记者 张而弛)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在全球方兴未艾。12月2日,“第七届财新峰会:改革执行力”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的各方嘉宾齐聚一堂,畅谈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前景,探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在第四轮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已成为领先者,他们的发展思路不同,值得中国借鉴。

  李毅中指出,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同时借鉴了美、德经验,以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互联网+”为行动路径,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的紧密结合。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使制造企业将智能控制与制造过程融为一体,把信息网与供应链、销售网融合起来,实现制造企业的线上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统一,网络和实体相融合。

  蔡司中国区总裁兼CEO Maximilian Foerst表示,其实,德国制造也一度被认为是‘山寨’,德国的创新能力是长期建立起来的。“这与我今天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很像,唯一的不同在于,中国转型的速度要快很多。”

  他表示,德国制造的转型主要依靠三个要素:完备的职业教育、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以及公司内部持续不断的培训。Foerst表示,德国的成功在于许多企业会与研究机构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将研发成果迅速转变为产品,以保证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高通高级研发总监、中国研发中心主任侯纪磊表示,中美双方的合作应该考虑协同产业链。他以高通与中芯国际的合作举例,高通在芯片设计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而中芯国际在晶圆代工方面实力雄厚。双方在芯片制造方面的合作,不仅让高通更好地参与到芯片制造环节,也使得中芯国际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芯片设计环节,在产业链上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价值。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原副司长辛仁周则表示,中国传统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着力落实去产能,同时解决好去产能企业的员工安置和债务问题。

  他认为,中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不到20%,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传统制造业依然会是整个制造业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力量。因此,“如何保持和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表示,中国企业要想产业升级,国际并购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他也提醒,并购不是购物,“不要以为有钱就可以买断什么,这话很难听。这不是到法国买包,买足球队。工业并购是技术的对接、市场的对接和文明的对接。”他强调,并购是技术的认同,不是金钱的认同。

  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官张弛预计,未来,资方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很有可能会走在产业企业之前,因为资本具有更灵活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本可以克服产业企业在物质形态和功能转化上的一些惰性,资本没有历史包袱,能够较少受到行业发展局限性限制。

  建投华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立里指出,中国制造业过去是靠人口红利、靠低廉的劳动力去占据全球化市场,通过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高污染、高能耗、低环保的代价去获得全球市场份额。面对新形势,中国制造业一定要转变这种发展模式。

  中国建投集团总裁助理柯珂表示,只有全面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控制力和国际分工的地位,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

  柯珂认为,中国在推动先进制造的过程中,以“中国制造2025”为政策依托,从先进制造入手,助力国内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亚投行的顺利落地,都为此轮革新提供强有力支持和广阔的外部空间。

  罗兰贝格亚洲区副总裁、能源与公用事业行业中心全球负责人Denis Depoux表示,技术革新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欧洲、美国和中国等国家都都希望能够进行技术革新,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新夺回制造业高地。各国政府也在出台政策,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包括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德国的工业4.0战略等。“为什么政府要做出这种姿态?因为这是新的竞争领地,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重头开始,抢占先机将利于提升国家的竞争实力。”

责任编辑:覃敏 | 版面编辑:王丽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