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胡德平致闭幕辞:从改革历史看新常态

2014年12月20日 19:41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已有掌控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应会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上开拓一个新局面

  【财新网】(记者 张帆)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在12月20日第五届财新峰会闭幕致辞时,从改革历史分析“新常态”,指出“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页重要篇章。

  胡德平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6年光辉艰苦的历程,目前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新常态”的概括,国务院也将根据“新常态”的思路制定规划,“新常态”的提法也获得全国人民的逐渐了解和普遍认同。他表示,经济“新常态”的论证已经比较充分,有相当的说服力,通过一些历史改革的档案,也可以对经济“新常态”做以旁证的说明,为今后改革“新常态”的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胡德平回顾说,1985年,中共中央曾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经过全党代表会议通过。“建议”认为,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必须解决好三大问题,其中一项就是“适应国民经济现代化要求,适应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此条为三大布局之首。对消费结构,“决议”指出:要积极发展民用建筑业,“使住宅商品化这项重大政策逐步付诸实行”,“应把食品工业、服装工业、耐用消费品工业作为重点,带动整个消费品工业生产更好发展”,“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发展机车、船舶、飞机制造业”,并且指出在国土开发、整治过程中必须遵守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有关法律与规定,加强对空气、水域、土壤污染等公害的监测和防治;最后还谈到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等问题。为保证以上目标的实现,“建议”说明,六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速是两位数——10%以上,七五期间则定为一位数——7%以上。“建议”认为经济速度降下来,“将有利于克服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些不稳定因素,和顺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进一步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讲究经济效益上来”。

  对上述改革历史的回顾,胡德平指出,首先,“建议”有强烈的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倾向,其发展构想是符合国情的,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年之后,果断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定位7%以上是非常智慧的。现在我国经济又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第一次提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强调内需拉动经济,把GDP的增长速度降为一位数也是正确的,及时的,早几年提也完全可以。

  其次,当时这种经济发展中的调整,是为了克服经济生活中的某些不稳定的因素,是为了顺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这是有张有驰、缓急相济的运筹调控,是非常明智的。现在我国经济上的成果比过去更大,但风险也更强,有张有驰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克服不稳定的因素和风险,更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积累多年的深层问题。

  第三,结构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顽疾,当时中央已经认识并指出了这些重大问题,但实践并未跟上。现在面对这些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敢”的要求,即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过深水区,非常有胆识。这是针对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这类经济生活中的顽疾的。即便是在“新常态”中,党中央敢于决战,敢于胜利的信心一点没有减少。这种战略气概比七五计划的决心还要大。

  第四,非常遗憾七五计划的设想思路没有实现,那时已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挤出了不少宝贵的空间和时间,但没有稳打稳扎,一一攻坚克难,而是匆忙价格闯关,效果大为不彰。现在,中国有了掌控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定会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上,开拓一个新局面,使“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一页重要篇章。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张继伟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