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王一鸣:充分估计明年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政策发力和改革加力相结合
文|财新 范浅蝉 11月10日 11:24

短期可以靠政策发力来稳定经济、增强市场的信心,中长期必须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的内生动力

工行CTO吕仲涛:高质量的数据资产是金融机构同业竞争的关键
文|财新 刘冉 11月22日 20:14

数据要素价值是“水”,数据治理就是“木桶”,从建立企业级的数据治理制度、规范,到数据治理各领域的深化治理,每个木板都要足够长,出现短板就会漏“水”

黄益平:数字技术应用或提升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难度
文|财新 夏怡宁 11月20日 14:53

人工智能在替代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关乎信任;小机构数字化转型效果不如大机构

易纲谈纸币的诞生、银本位制和明中期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大图景
文|财新 于海荣 11月14日 17:32

如果把我国过去500年国际收支联系起来考察,明朝白银是如何流入的,鸦片战争以后是如何流出的,改革开放以后国际贸易的硬通货是怎样流向中国的,可以使我们对历史大的图像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人民大学何平:东西方纸币发展道路有何不同?
文|财新 于海荣 11月17日 09:26

货币短缺和远距离大额支付推动了交子的出现,但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发展是“国家纸币”的道路,西方近代走的则是“信用货币”道路

高聪明解析纸币为何最早出现在中国
文|财新 于海荣 11月14日 07:12

中国传统货币思想以名目论为主,很早就将货币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不太关注货币本身的价值;从北宋开始发展的交子到南宋的会子,纸币的信用不在于官方承诺兑现,关键在于政府赋税可以接收纸币

王巍论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文|财新 程思炜 11月13日 15:23

政治性强调国家安全,金融不可能没有监管,没有监管就乱套了;人民性是最大化满足人民的便利和幸福生活的需求,因此需要坚持金融创新。中国需要创新和监管互相合理博弈的金融

中诚信袁海霞:提升“债务-资产”转化率 促进债务形成机制转变
文|财新 夏怡宁 11月16日 20:40

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很核心的一点是要建立完善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加快推动显性、隐性债务合并监管;融资平台转型根本上还需立足于政府职能的转型来推进

罗志恒:恢复地方政府再融资能力 实事求是面对赤字率
文|财新 夏怡宁 11月15日 21:17

地方化债短期内要拉长周期,压降成本;中长期则是事权和支出责任可以考虑适当上移,同时中央政府加杠杆、增加向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增加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

吉富星:地方化债应注重长短期结合 未来需选择性打破刚兑
文|财新 范浅蝉 11月15日 12:07

债务本身不在规模大小,而在于效率和制度安排,应关注债务杠杆的稳态性、融资成本以及债务的透明、绩效;不管是财政化债还是金融化债,应进一步明确责任边界、损失分担等机制

黄张凯:地方化债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应通过增长改善结构性问题
文|财新 范浅蝉 11月15日 10:51

“一手软一手硬”,一方面是市场化方法,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党管金融”, 拿时间换空间,通过增长来缓解矛盾、改善结构性问题

中金缪延亮:利率下降是人民币融资端国际化的机遇
文|财新 王石玉 11月13日 15:36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与整体宏观调控有关,国债发行、财政扩张既有助于稳定经济,还有助于提供更多人民币投资类产品,对无风险利率和各种风险资产的定价都有帮助

峰会实录|钱颖一对话德龙:20世纪经济史与未来
11月13日 12:17

制度上的创新才最终让技术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创新不再是偶然。1870年之后,每十年人类社会就会出现蒸汽机级别的技术革新

工行原行长杨凯生:要重视人工智能对银行带来的挑战
文|财新 刘冉 11月12日 15:37

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金融机构,都不应该寄希望于生成式AI能直接用于风险决策,需正确认识各类AI的应用边界

李剑阁回顾医保改革谈集采:要避免劣胜优汰
文|财新 任波 11月12日 15:27

李剑阁担心,对于患者用药的品质而言,集采的结果可能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他建议可对医保支付标准进行改革,让患者拥有用药选择权

峰会实录:李兆前、王一鸣、张军扩、白重恩、王燕之、胡祖六、李剑阁共论中国经济
11月12日 15:02

中国的经济潜力和活力可以归结为增长潜力无限,活力还有待激发,要激发活力的根本出路就是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大家的共识

邱慈观:用融入式方式做ESG投资 国内尚属起步阶段
文|财新 夏怡宁 11月11日 20:40

ESG投资主流化不过十年,实践中正面比负面更多

惠汝太:重点预防四大疾病,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文|财新 许雯 11月11日 20:02

惠汝太表示,“大力推动预防为主的全民健康方针,不要再在大城市建设大医院”

北大张丹丹:中国劳动参与率40年间大幅下降,亟待调整
文|财新 范俏佳 11月11日 14:02

研究建议,应加大投资教育和培训,加快提升劳动力质量,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区域一体化程度,鼓励女性和老年群体参与劳动

银华基金董岚枫:把握财务实质性问题和积极股东两个枢纽
文|财新 苏畅(实习) 11月11日 12:48

从投资机构而言,当企业把ESG理念、方法、行动最后落实到业务,才是最有益的

ADI赵传禹:ESG实践需要价值链上下游共同协作
文|财新 苏畅(实习) 11月11日 11:27

ESG目标和企业经营目标需要实现有机结合。为了衡量企业收益中与ESG相关的营收占比,ADI提出绿色营收的概念

平安健康臧珞琦:企业ESG实践要做好战略聚焦和资源聚焦
文|财新 苏畅(实习) 11月11日 10:49

ESG治理架构要和业务流程合二为一,才能为企业创造可持续、稳健的价值

吕建中:现在企业只有一条可持续发展赛道
文|财新 苏畅(实习) 11月11日 08:52

ESG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商业。ESG带来的是一场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产业革命,是面向未来的商业变革,最终也是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自我救赎

蚂蚁彭翼捷: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会贯通是ESG落地关键
文|财新 苏畅(实习) 11月11日 08:50

治理架构非常关键。其中,ESG办公室不应该成为发动机,而应该成为催化剂

联想王会文:数字化和减碳结合 推动绿色价值落地
文|财新 苏畅(实习) 11月11日 08:45

在践行ESG过程中仍面临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监测繁杂的ESG数据、ESG理念向价值链延伸等挑战

高西庆:如何处理ESG理念、投资目标和信托义务
文|财新 全月 11月11日 08:41

治理不仅是公司层面的治理,也包括公共治理。大机制做好了理顺了,下面才能够有所依托

钱于军:瑞银的中国客户高度关注ESG
文|财新 王晶 11月11日 08:36

也有人想搭ESG投资潮流的“顺风车”,通过选择性披露增加自身的ESG色彩。更多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可以提高ESG的透明度

PRI主席思坎克:资产所有者们仍坚定贯彻责任投资
文|财新 刘天行 11月11日 08:33

PRI与投资者建立合作,帮助投资者意识到相关风险,而这类风险,光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不一定会显露出来

工行张文武谈服务制造业:应提升融资工具和企业资金需求的匹配度
文|财新 武晓蒙 11月11日 08:05

除了提供贷款,还要加强股权、债券、租赁、并购、投资顾问等融资工具与项目的匹配度;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中国经济体改研究会李青:应全方位提升竞争水平促经济增长
文|财新 崔笑天 11月10日 22:00

李青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最应该强调的是强化竞争政策,全方位优化和提升竞争”

富达黄小薏:践行ESG要秉承长期主义
文|财新 王石玉 11月10日 21:55

要从学生中、从大学里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拥有这样的理念、有这样的方法、有这样的能力

甘思德:中美难以回到“蜜月期”,但双方都寻求稳定双边关系
文|财新 李忆 11月10日 21:42

甘思德称,中美元首再次会晤时,小到增加航班、恢复休士顿与成都的领事馆,大到“更宏观的一些原则”、比如如何描述中美关系等等,双方可谈的议题有很多

张一:ESG已经成为投资业主流思维
文|财新 王晶 11月10日 21:31

尽管投资业从业者都看好ESG未来发展,但不少人都认为自己存在能力短板

殷哲:用更长期角度去思考ESG的价值
文|财新 覃洁 11月10日 21:11

ESG理念在中国近几年才开始流行,需要唤醒市场长期投资的意识

王印祥:提高社会资本办医参与度,破解公立医院“看病难”
文|财新 滑昂 11月10日 21:07

“没有发达的商保体系,实际上阻碍了我们整个健康服务的进展。”王印祥谈道。而在现有的以公立医疗单位为主导的医疗市场下,保险公司开发商业医疗保险所需要的数据掌握在各家公立医院中,险企往往难以获得,出现制约

乔恩·丹尼尔森:增强金融机构多样性有助于对抗金融风险
文|财新 胡暄 11月10日 21:01

丹尼尔森还认为,试图测量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努力,本身会受到数据有限性的制约,造成长期风险已得到控制的“幻觉”

张政伟:企业ESG披露不仅要“吹”成绩 也要“吹”风险与机遇
文|财新 罗国平 11月10日 18:06

企业披露ESG要转变思维,不能只是好人好事的剪报合辑,而是“好的坏的都要说”,披露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有重要影响的事情

农业银行刘洪:金融服务科技能有效提高创新动能和效率
文|财新 丁锋 11月10日 17:53

商业银行可以从三方面加强金融服务科技的能力:一是培育科技企业的价值评估能力;二是培育投贷联动的创新服务能力;三是培育与科技金融业务相适应的风控能力

李永春:北交所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文|财新 全月 11月10日 17:45

将加快推出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制度,把好审核“入口关”;在坚守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及新科技、新赛道企业的支持力度

朱光耀:ESG建设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文|财新 郭霁莹 11月10日 17:43

中国作为全球ESG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做好高质量发展,同时平衡好发展和减碳的关系

刘洁:现在人民币国际化是真正的国际化
文|财新 王晶 11月10日 17:33

到明年年底,人民币都将是一个低息货币,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外机构非常希望人民币融资功能进一步提升

陈文辉:如何将老龄化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
文|财新 赵煊 11月10日 17:30

陈文辉建议,应大力发展养老金和长期寿险市场,积累大量长期资金,投资建立现代产业,将老龄化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

彭华岗:ESG的实施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文|财新 卢羽桐 11月10日 17:29

ESG需要处理好国际接轨和中国特色的关系、高标准和现实管理水平的关系,以及报告成绩和主动揭示问题的关系

刘世锦:创新型减碳是根本之道
文|财新 罗国平 11月10日 17:18

应为绿色创新提供有效激励,加快低碳绿色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进度;尽快将创新型“碳替减”纳入核算,建立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

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是企业走出去后的需要
文|财新 王晶 11月10日 17:08

巴曙松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推进重点,在人民币走强、利率高的时期,可以发展资产端的人民币产品,在人民币低利息的时期,可以发展负债端的产品

贾庆国:中美关系初现回暖迹象 未来仍需继续管控冲突
文|财新 胡暄 11月10日 16:09

贾庆国提醒称,中美改善关系的时间窗口“可能会非常短”;接下来,如何应对美国大选周期带来的冲击,对中方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

郝雨凡:国际形势愈发诡谲,反而为中美关系改进带来了机会
文|财新 侯吴婷 11月10日 16:03

郝雨凡表示,中国若将其着力点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未来约莫十年内,中美关系便会稳定下来

新开发银行前行长:新兴经济体应在ESG议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文|财新 张淙源(实习) 11月10日 15:53

马可认为,巴西和中国可以通过外交渠道,凭借双方在ESG治理领域的丰富经验,发挥建设性作用

胡祖六:中国经济日本化概率较低 要给市场和民营经济松绑重启体制改革
文|财新 程思炜 11月10日 13:18

中国和当年日本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人均GDP相差较大,中国经济日本化的风险并不高,可能更加现实的风险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破局的关键是给民营经济松绑,推进市场化结构性改革

张军扩:不能将经济回升乏力简单归结为增长潜力下降
文|财新 范浅蝉 11月10日 12:33

增长潜力的大小,以及能够变现的程度,都是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函数;当前巩固提升和释放巨大增长潜力,要抓住提升信心这个牛鼻子,围绕突出重大问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丝路基金王燕之:“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股权投资和人民币投资
文|财新 夏怡宁 11月10日 12:20

中资机构比较擅长做大项目,通常有主权担保,主权债务风险可能随时出现,股权投资基本上按照项目的可行性出资本金,撬动银行融资,和主权债务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白重恩:三类原因导致地方财政不平衡 应分类应对
文|财新 程思炜 11月10日 12:02

对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收支缺口,应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等中长期改革;对政府投资等可选支出扩大的问题,应采取措施防范道德风险;对疫情等不可预期和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财政压力,应更多由中央财政承担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李兆前:民营企业家要把握预期、增强定力
文|财新 夏怡宁 11月10日 11:55

民营经济理论要持续创新,明确回答民营经济、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家存在的必要性、必然性和长期性等一系列的问题;法治环境要更优,大量惠企政策企业反映获得感不强,重要的问题是在政策的预期性、协调性和落实上有差距

Bradford DELONG:对美国未来12个月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
文|财新 程思炜 11月10日 11:08

拜登政府非常关注经济增长,通过政府开支和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但区域间不平衡不平等;1870年之后经济增长有三大关键要素,即全面全球化、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现代企业制度

晶澳科技祝道诚:光伏企业应“抱团出海”
文|财新 罗国平 11月09日 23:03

整个产业链企业共同出海,可以使当地生产更具系统性、更集成,也更集约;但目前光伏企业出海仍显“各自为战”,但面对新兴光伏市场,单兵作战势单力薄

峰瑞资本李丰:消费信心没恢复 服务产业成为消费的主要支撑
文|财新 孙嫣然 11月09日 20:46

目前消费投资较冷,消费信心没恢复,但是不要轻视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无不是靠中国消费市场驱动

中东恩伟资本夏本佳:中美关系为国际投资者带来担忧和顾虑
文|财新 刘冉 11月09日 20:42

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仅是投资机构未来投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中国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郝景芳: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回归“人之常情”
文|财新 关聪 11月09日 20:20

并不一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不一定“世界的就是世界的”,真正的人性才是世界的

元气森林唐瑭:饮料健康化是大趋势 海外市场需求分化
文|财新 孙嫣然 11月09日 20:18

食品饮料是个高度本地化的行业,要跟本地产品做竞争,因此一定要做差异化

追光动画于洲:动画具备全球传播基础 需要潜移默化
文|财新 关聪 11月09日 18:35

于洲指出,动画具备全球化传播的基础,但也存在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

龙腾集团苏俊: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竞争优势
文|财新 牛牧江曲 11月09日 18:17

如何找准目标市场、如何掌握海外用户和国内用户的不同点是企业出海的挑战所在

清华大学周庆安:“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构建更具备现代意义的“人设”
文|财新 关聪 11月09日 17:54

中国现代化人设是由每一个中国人在全球舞台上共同打造和完善的一种具有共识性的人设

江小涓:中国数据交易尚未放量 数据所有权要继续讨论
文|财新 孙嫣然 11月09日 17:47

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泛在的新动能”,即自身体量较大,又能为各行各业赋能,其中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潜力最大

卡塔尔投资局:在华投资目标池大于亚太所有其他区域加总
文|财新 王石玉 王力为 11月09日 17:12

卡塔尔投资局亚太区负责人坦言,卡塔尔投资局寻求长期、而非交易性的伙伴关系,并指出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相似之处也许比想象得更大

清华经管孙亚程:动荡环境下消费者对隐私保护的顾虑增强
文|财新 牛牧江曲 11月09日 17:01

“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并不矛盾,本质是消费分层”,孙亚程建议,企业可以基于这一分层去为不同消费者匹配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埃森哲陈继东:中国品牌可通过数字化“转危为机”
文|财新 杜知航 11月09日 16:52

陈继东表示,相对于躺平,经济危机下的企业通过数字化变得更强大

中汽工咨询委员会安庆衡:中国汽车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文|财新 杨玉琪 11月09日 16:33

安庆衡介绍,中国的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和整车智能化目前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和重塑的两项驱动力。行业也面临三方面挑战:经济效益差、芯片围堵和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信通院敖立:八成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初期探索阶段
文|财新 刘沛林 11月09日 16:24

敖立称,中小企业要活下去,要在数字化转型大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中美绿色基金徐林:绿能正在变得有利可图
文|财新 周泰来 11月09日 16:21

徐林认为,投资光伏、风电等绿能正在变得有利可图,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完全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清华大学朱岩: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生产关系变革
文|财新 杜知航 11月09日 16:20

朱岩指出,硬件基础已经逐渐成熟,先进技术之外,还需生产关系的改革

国发研中心常纪文: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应朝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文|财新 王克柔 11月09日 16:1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绿色低碳循环转型速度的差异可能会带来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化,而且这种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M31资本仲雷: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是一起做世界的事
文|财新 王石玉 11月09日 13:20

他指出,中东市场愈发成熟,正在成为全世界企业加大投入的新市场,而中东选择了与中国合作,中国企业也并不是只服务于中东,而是和中东的资金、企业合作,一起去做世界的事

日本驻华经济公使:各方携手合作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
文|财新 夏怡宁 11月09日 12:46

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需要所有债权国和世行、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携手合作来解决

亚行驻华副首席代表:亚洲经济将持续增长
文|财新 范浅蝉 11月09日 12:18

后疫情时代仍面临食品安全、粮食危机、气候变化等挑战,亚行努力推动区域应对这些挑战

美国财政部驻北京前首席代表:全球新变化需要平衡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
文|财新 程思炜 11月09日 11:47

安全因素影响到各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合作,一些现成的协调机制比如G20作用发挥受到限制,需要全球新机制去解决

国际清算银行张涛:全球经济面临双重挑战 需要一揽子政策应对
文|财新 夏怡宁 11月09日 11:43

全球正面临金融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双重经济挑战、人口结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双重结构性挑战,需要包括审慎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国际合作来应对重重挑战

余永定: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 应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文|财新 程思炜 11月09日 11:17

总需求不足的政策应对是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如果中国能够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能够稳定下来而且反弹

WTO副总干事张向晨:“去全球化”尚未出现,但应警惕供应链碎片化趋势
文|财新 侯吴婷 11月09日 10:10

张向晨还表示,企业追求供应链的安全和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政府应该做的,是尽量确保政策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减少风险

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中欧深化合作对应对全球挑战至关重要
文|财新 李忆 11月09日 09:42

东布罗夫斯基斯称,过去一年以来,中欧高层对话已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今年年底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将是再度盘点相关成果的一个机会。”

财新总编辑王烁致辞:“有恒心方有恒产”
文|财新 王永 11月09日 09:30

财富的实现,需要自由的发展、开放的状态、友好的环境、相互的信任,以及超越眼前的视野。“人是预期的动物。必先有恒心,后才有恒产”

第十四届财新峰会开幕 胡舒立致辞“共解全球问题”
文|财新 王永 11月09日 09:27

以开放的眼界进行探讨,寻求跨越意识鸿沟,填补信任赤字,实现共赢合作的答案

周其仁:在全球网络里寻求合适节点——企业突围的一条可选路径
文|周其仁 12月12日 15:19

地图上任何行政块块,幅员大小、人口多寡仅在其次,在科技、投资、贸易、文化等方面是不是与世界相通,来来往往的质量与密度够不够高,才更为重要

郭建龙:把更多金融创新的权利放给民间
文|财新 程思炜 11月17日 07:16

货币发行权归属政府,同时应当考虑把其他方面的金融创新权更多让渡给民间,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民间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空间

拉詹:印度吸引制造业刚刚起步 更多集中在组装环节
文|财新 王力为 11月10日 21:03

目前印度制造在iPhone增加值中的占比只有5%左右,略高于中国2008年水平,缺乏熟练技术工人是印度相对中国、越南的一个劣势

胡晓炼:要在融资领域提供更多人民币产品
文|财新 王石玉 11月10日 20:06

还可以探讨以人民币置换境外美元贷款存量、在债务重组中转换货币;另外,要充分利用贸易投资的联系,把贸易收付与融资收付相结合

第十四届财新峰会开幕在即 探路“共解全球问题”
文|财新 张帆 11月08日 18:00

讲真问题,想好办法,本届峰会立足找准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模式和增长点,尝试为国际社会跨越意识鸿沟、填补信任赤字、实现共赢合作探路

前瞻|第十四届财新峰会举行
文|财新周刊 王自励 11月04日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