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王君:ABS并非中国经济调结构的灵丹妙药

2016年12月04日 08:50 来源于 财新网
如果把僵尸企业的资产以不良ABS方式销售给投资者,不但对“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于事无补,反而会给资产证券化抹黑,给资本市场带来问题
王君在12月3日举行的“第七届财新峰会:改革执行力”

  【财新网】(记者 杨巧伶)财新智库战略/合规顾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兼职教授王君认为,资产证券化(ABS)发展离不开基础资产的质量,如果基础资产不能产生真正的现金流,无论在结构设计上分多少层也是垃圾,也是有毒资产,在此基础上也发展不起来健康的ABS。

  王君在12月3日举行的“第七届财新峰会:改革执行力”上表示,目前中国把资产证券化和“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联系在一起,给人一个印象就是ABS是中国目前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副灵丹妙药。“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僵尸企业的资产是不能作为基础资产的,而且也不能通过银行把不良资产包装成债券销售给投资者。”

  “如果把僵尸企业的资产以不良ABS方式销售给投资者,而且银行和监管默许,就会变成有组织的欺诈活动。这不但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上于事无补,反而会给资产证券化抹黑,给资本市场带来问题。”王君提醒。

  “判断基础资产的质量,需要建立在真实的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以及对造假行为进行惩处的基础上,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ABS发展未来还不能太乐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君说。

  对于僵尸企业,王君认为,如果确实资不抵债需要破产重组,投资银行反而帮助其把资产打包发行证券,产生了现金流,这就导致该破产的企业反而没有破产,反而使得“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事被拖延,破产重组的过程也被延误。

  王君指出,银行处理不良资产,应该承担不良资产收不回来的责任,这样应该才有动力把不良资产收回来,收不回来就去催收、打官司。打官司的过程中,银行不良资产需要核销,如果导致银行资不抵债,到央行去申请资本金的补充。“每一步都要有法律责任在里面。”

  王君认为,目前中国还缺乏交叉违约机制,很多银行在职业道德上有欠缺。银行在进行贷款时跟着别人往里面冲,等到出现问题时,又想办法让自己尽快抽身,如果抽身的出来,就认定这笔贷款是好贷款。“这是完全错误的,即使A银行自己的贷款是正常贷款,但是如果融资人还不了B银行等其他债权人贷款,A银行还是应该要将贷款看做坏账,且要触发违约机制,要求融资人提前偿还并增加罚息。”

  王君指出,银行也要向真正的银行转型,开展业务时全面评估借款人的风险和现金流情况,而不是把风险评估“外包”给别人。这里的外包指的是依靠外部机构进行风险评估,跟风放贷,比如看一家大型银行投了100亿元,另一家银行也跟着投了200亿元,自己则不做风险评估。

责任编辑:霍侃 | 版面编辑:张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