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赵晗)“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了20余年,至今尚未走出发展困境。”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戴秀英在其提案中写道。
戴秀英指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临终关怀是一项节省医疗费用的有效照料方法,是解决濒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发达国家,有70%至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但在中国,99%的老人没有享受到类似的社会关怀。
在提案中,戴秀英分六个方面总结影响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是:尚未建立起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制度,致使临终关怀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逐渐增加的临终关怀服务需求量,与实际可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之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由于缺乏来自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其运作模式、资金来源、管理方法、服务设施、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等均有待改善。此外,中国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队伍建设总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还有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死观,需要历经较长的过程才能改变。而人民群众,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和内涵也不甚理解。这都是在中国推动临终关怀服务面临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