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阎庆民谈推进小微金融服务

2014年12月20日 09:45 来源于 财新网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在宏观经济增速减缓、进入新常态,金融体制机制仍待完善、需要新突破的背景下,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从多个方面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建设。这些举措包括探索“投贷结合”模式、推进民营银行扩大试点工作,还将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

  【财新网】(记者 吴红毓然)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小微企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2月19日,银监会副主席 在第五届财新峰会上的书面发言指出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

  阎庆民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既与小微企业公司自身特点有关,也与小微金融整体供给不足有关。从整个小微金融服务体系而言,除各金融机构有责任之外,担保、信用体系等配套政策体系目前也比较薄弱。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推进小微金融服务方面,阎庆民表示,将深化机制改革,探索商业银行“投贷结合”新模式。按照目前《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存贷业务、不允许对外进行股权投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相关各方可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并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建议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适时修改《商业银行法》,探索商业银行“投贷结合”、债权转股权的新模式,提升商业银行支持创新型等高成长性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第二,加大机构改革,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银监会将积极推进民营银行扩大试点工作,支持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向县域和乡镇延伸网点和业务。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建立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是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供给、促进竞争的有效途径。

  第三,推进外部监管及内部管理机制建设,提升商业银行服务能力。相关部门要研究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合意贷款管理模式,完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税前列支等政策,增强银行扩大小微企业贷款能力。银行业要增强“支小助微”的服务理念,动员更多营业网点、投入更多资源参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市场需要原则调整自身信贷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的特点,量身定做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的网络金融服务模式。

  第四,推进“信息”和“信用”机制建设,促进银企对接。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是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导致融资验证的关键举措。要依托工商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汇集工商注册登记、行政许可、税收缴纳、社保缴费等信息,公开各类扶持政策,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引导其提高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合理确定担保费用。

  有研究显示,发达国家企业融资中直接融资占比超过70%,而我国目前占比还不到10%。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已经成为我国小微企业成长的明显“短板”。对此阎庆民还指出,这需要加快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建立完善全国中小股份转让系统。尽快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积极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投资于小微企业。

  在公共政策上,阎庆民建议,推进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推进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倾斜力度,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对广大小微企业来说,也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应对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致力于自主创新、致力于发展新兴产业。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财新网

  特别提示:

  公号繁似牛毛针,何不就此择精准?为了给“金融混业观察”的粉丝提供更加优质精准、新鲜独家的报道精粹,本公号即日启动VIP组计划。

  如果您愿意加入VIP组计划,可直接向“金融混业观察”后台回复: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邮箱/微信号等,绝对保密),我们有专人维护。

  加入VIP组计划后,您可以专享以下服务:

  1、不定期收到VIP组专享特殊文章推荐,专题回复

  2、VIP组成员可优先参加“金融混业观察”粉丝线下活动,与行业大佬面对面

  未来还有更多惊喜

  赶快加入我们VIP组吧!

金融混业观察
金融混业观察

  金融混业观察

  更多高品质报道抢先看,请订阅财新出品的微信公众号“金融混业观察”。

  金融混业观察(caixinfinance):财新传媒出品。金融混业大潮势不可挡,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财新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金融行业报道精粹,分享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jinrongwexin@caixin.com

  特别声明:

  金融混业观察由财新传媒出品。金融混业观察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责任编辑:李箐 | 版面编辑:卢玲艳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