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邱寒:行为类数据不利于征信分数稳定

2016年12月03日 17:33 来源于 财新网
信贷政策和风控政策事实上依然围绕着资产展开,当新兴的消费需求来到银行时,银行现有的风控体系受到巨大挑战
2016年12月3日,第七届财新峰会,“金融科技虚与实”论坛,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图/财新记者 陈亮 陈玮曦

  【财新网】(记者 韩祎)信贷政策和风控政策事实上依然围绕着资产展开,也就是调查用户所抵押的资产值多少钱,而并非围绕个人是否可信展开。因此,当新兴的消费需求来到银行时,银行现有的风控体系受到巨大挑战。”12月3日,前海征信CEO邱寒第七届财新峰会“改革执行力”上做出以上表述。

  她认为,现阶段已经进入消费拉动转型的阶段,但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依然主要围绕资产展开,所以市场需要征信机构提供的服务。同时,邱寒还回应了如何保持征信评分独立性的问题。

  邱寒在发言初期就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夜之间大数据变成一个热点的话题?她发现,整个消费人群的习惯发生很大转变,经济已经经过了投资拉动型阶段,转向消费拉动的转型。

  那么金融机构能否提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呢?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信用报告可以提供部分服务。不过,邱寒介绍,中国13亿人口中,人行征信中心只覆盖了其中的8亿人群,这8亿人群中真正有征信历史数据的只有3亿人次。这意味着有相当大量的个人用户还没有任何的历史征信数据在数据库中,业内行话称之为“白户”。

  以上也是P2P在中国兴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对征信的需求。

  邱寒表示,在实践中发现,最后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一大半并非来自信用风险,而是欺诈风险。她指出,征信或者风控,不仅不再局限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报告,更多的是分散在了每个环节,从欺诈环节的识别到风险识别甚至到了贷中的风险控制。

  同时,邱寒回应了保持征信评分独立性的问题。邱寒表示,有一类数据看起来预测力很强,但是不够稳定,属于有效不可用的数据。比如行为类数据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内体现出了预测力,但是未必是普适性的,这在金融的评分当中是非常审慎的。

  市场也非常关注征信公司股东方对于征信评分独立性的影响。邱寒对此表示,“实质重于形式”,现在很多公司通过很多的方式去绕开这样一个形式上的东西,面对征信公司,还是应该回归到真正的信贷的场景看待。

责任编辑:陈慧颖 | 版面编辑:赵亚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