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解决“有资金没有资本”,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
2023年,保险赔付支出1.9万亿,同比增长21.9%,其中京津冀特大洪涝灾害保险已赔付126亿元;车险综合改革为3亿多投保者每年节省保费支出1400多亿
海关最新调查发现,计划扩大出口、扩大进口的企业占比增加23个百分点,是2023年以来的最高值;全年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外贸“质升量稳”有基础、有条件
虽然一些地方存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但无论总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在整个金融业中占比都很低;金融监管总局正在积极会同相关地方党委政府精准施策,有力有序推动风险化解
法院参与企业合规改革司法案例及数据首次披露。张军重申,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坚决纠正把经济纠纷当犯罪处理
还要切实推动全社会增加资本金投资,研究推动保险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入市,建议部分大型银行选择分行在表内试点以投贷联动方式投资硬科技初创企业等
易纲称,预售资金保险机制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资金撬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房企渡过难关
下一步要巩固前期化债工作成果,指导督促地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中国将继续深入、全面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年内恢复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争取尽快达成全球首个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推进贸易环境等议题磋商,推动世贸组织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将成倍、大幅增加现场检查覆盖面,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加大查处力度。IPO申报就要担责,倒逼发行人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勤勉尽责
正常情况下,对市场运行不进行干预;一旦市场严重脱离基本面,出现非理性剧烈震荡、流动性枯竭、市场恐慌、信心严重缺失等极端情况,该出手时也要果断出手
央行将扩大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统筹推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更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支付服务水平
外需下滑压力依然较大,不确定性增多,但近期出现好的迹象,外贸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从中长期来看,关键是要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在宏观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在政策层面,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激励,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落实推进层面,深入开展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
重点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建立在消费者的自愿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7%,后续仍有降准空间;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
“尊重规律,首先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创新规律;尊重规则,首先是要尊重法律、尊重契约、尊重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
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2023年增发国债大部分在2024年使用,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他称,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领域建设需求巨大、投资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2024年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政府投资规模较2023年明显增加
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要降低数字经济企业运行的制度成本,并改变部分重点行业仍存在的对民营数字科技企业的隐性歧视,以及市场份额现较明显的“国进民退”之势
修订建议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包括明确体现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建设强大货币的法制保障、明确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完善完善监督检查权限等
2024年中央赤字占比达到82.3%,若考虑不计入赤字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加杠杆力度更大;2024年财政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合计8.96万亿元,为历年最高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称,私募股权投资已经有14.3万亿存续规模,过半处于退出期,解决“堰塞湖”问题十分紧迫
朱建弟建议,通过完善民事赔偿责任法律规定、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形成,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不敢配合财务造假的法律环境
很多90后难以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门槛;建议优先对税收优惠激励不足的低收入群体,尤其是缴存期超过十五年的90后年轻群体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发放财政补贴
现行银行业、保险业相关法律对股东的义务和监管措施的相关规定较为薄弱,建议修订完善;在完善法制的同时,还应落实好体制、健全好机制
市场预期2024年增长目标仍维持在5%左右,财政赤字率是否突破3%、是否推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工具受关注,总体财政力度或超2023年
在主板市场蓝筹股试点并逐步扩大T+0交易制度范围;先行在个人投资者中试点T+0,成熟后再向机构投资者过渡;先行试点单日单次T+0,成熟后向单日多次T+0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