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中国经济在海外”系列之二】中国制造去德国混血

   中国制造如何升级?变“中国制造”为“德国制造”,继而打开整个欧洲和周边市场,三一重工尝试为中国机械制造企业提升品牌寻找一条出路

对德投资激增

  德国传统上并不是一个吸引中国人来做小生意的地方,因为德国是欧洲国家移民政策最严格的国家之一。这里甚至没有一个城市有中国城,不像在巴黎或威尼斯,几十年前就聚集了来自中国的小商贩移民。

  但是,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以及全球机械制造业出口强国,不可能被中国企业所忽视。

  直到十年前,德国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仍是外贸型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它们通常在德国开设一两个人的销售办公室,主要任务就是帮国内公司卖产品。偶尔它们会聘请个把德国人做销售和市场,但并没有给当地创造太多就业。即使是汉堡经济促进局号称目前有400家中国企业在汉堡,实际上其中大多数仍是贸易公司和销售公司,包括宝钢集团欧洲总部。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而世界经济日益出现波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中国对外投资的趋势已经难以阻挡,此前并非中国企业投资或并购首选地的欧洲市场——这里没有容易引起争议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市场也相对比较封闭,但进入的门槛和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环境、就业等方面的要求。这里的法律法规也相当完善,鲜有空子可钻——在中国企业眼中的地位也开始改变。

  十年前,深圳华为进驻德国,先后成立了三家德国子公司,其中在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成立的华为杜塞尔多夫有限责任公司,是华为在西欧的研发总部,辐射九个西欧国家。目前华为在德国的员工人数已达到1500人,许多中高层管理人员均为外籍。

  2009年11月,北威州州长和英国电信公司沃达丰——也是华为的客户——总裁去中国访问,参观了华为在上海的分公司。在此期间,双方签署了意向书,共同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地点就设在杜塞尔多夫。华为欧洲市场总监拉尔夫·克瑞克安普(Ralf Kreikamp)三年前加入华为,此前,他正是沃达丰欧洲公司的一名员工。

  相比华为在其他一些重要市场,如印度、美国,屡屡遭遇政治阻碍,华为进入德国显得非常顺利。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东亚经贸处处长何玲(Gerlind Heckmann)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德国政府了解华为的“军方背景”,也有“监测”,但不会阻碍投资。总体来说,德国政府对中国企业来德投资不设什么政治门槛。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争夺中国投资,德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纷纷加大加快了吸引中国投资的力度。何玲女士承认,德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他国家吸引中国投资的“竞争压力”,甚至不同的州相互之间也竞争激烈。

  根据德国央行2011年的统计,截至2009年,来自中国的对德直接投资累计达6.29亿欧元。这个数量并不多,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德国的累计直接投资额排名仅列第28位。但是,中国在德直接投资的项目数,近年来却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根据fDi Markets数据库2010年的统计,2008年以前,中国对德直接投资项目数量每年尚不超过两位数,2008年一下子达到21个;2009年和2010年更是线性增长,分别为66个和78个,仅次于美国(不包括收购与并购项目)。来投资的除了三一重工,还有中兴通讯、海尔、纷美包装等较大的企业。这使2010年中国在德国直接投资数量,占到中国在全球投资总数的23%。德国一跃成为中国在全球直接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德国联邦政府官方的投资促进机构——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国在德国的直接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与电子、信息通讯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等行业。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负责中国业务的高级公关经理曹奕分析称,中国企业选择到德国来投资,受几个因素影响: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市场,其GDP占欧盟27国总和的20%;德国是全球主要的出口国家,曾一度位居榜首;德国的劳动力训练有素,工作积极;德国拥有迅速和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从柏林出发,三小时之内飞行可以到达欧洲几乎所有的地方;德国也是欧洲高科技领域最大的研发人才库之一;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德国制造”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

  这正是三一重工选择德国的主要原因。“‘德国制造’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实力。”贺东东在接受包括财新《新世纪》记者在内的中国记者团采访时说。

评论
案 例
波兰业主向中海外索赔2亿欧元
特派伦敦记者倪伟峰 记者 谷永强 09月19日 10:22

2亿欧元的索赔总额“包括10℅的违约罚金以及因工程延期所产生的近四个月的过路费损失”

研究报告
波兰业主向中海外索赔2亿欧元
特派伦敦记者倪伟峰 记者 谷永强 09月19日 10:22

2亿欧元的索赔总额“包括10℅的违约罚金以及因工程延期所产生的近四个月的过路费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