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峰会言论选萃之经济篇
【财新网】(记者 陈法善)12月19-20日,第五届财新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商界、学术界的领军人士齐聚一堂,共话“新常态 新改革”。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已成共识。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15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但其具体结果需要到明年“两会”期间才公开。2015年GDP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定在多少,自然是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此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亦是本届峰会的热点议题。
经济增速下滑 改革是关键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对于速度换挡需要保持平常心,但也要防止增长失速。2015年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首先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化解产能,另一方面要支持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达到稳增长的效果,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
高盛私人财富管理中国区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中国今年各季度GDP增速都接近7.5%,全年完成7.5%的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改革是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键。如果那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改革不能进行,短期内还是应当让经济增速放缓一些,这样才能化解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同时防御更大的经济风险的暴露。
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市场来决定价格。例如,利率市场化既可以防止那些低效投资的进一步扩张,同时也可以提高家庭的利息收入,这个对于调结构来说支持消费防止投资过快的增长是非常有效的。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中国有很大可能性维持GDP6%-7%的增长。因为中国的储蓄率还很高,中央政府负债率仅为20%多。但中国的改革已经到攻坚的时候,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不停的往前推。
敦和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志洲:当今世界规模较大的经济体都用货币政策灌水的方式来掩盖结构性的问题。中国在十八大以后,通过结构性改革并承受改革的镇痛来换取中长期的发展,这自然使得GDP增速下降。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让民资尝到甜头
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很多企业都变成了上市公司,其实就是混合所有制。但是没有改变“管企业、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国资管理方式,没有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导致那次改革“只有形似没有神似”。所以本轮国企改革要从“管企业、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的目标。一是进一步打破垄断。二是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从管企业变成管资本。在资本层面跟民营企业进行融合,相互交叉持股。只有在改革中让民营企业有利可图,才能吸引民资参与。
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黄文生:中石化销售板块已做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探索。销售业务是中石化的优质资产,收益稳定,包括全国3万多加油站,其中有2万3千座便利店等。资本是逐利的,只有拿出优质资源,才能吸引民营资本合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国有企业难以建立真正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一股独大的股权制度。因此,下一步改革应当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公司治理。例如,可以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将这些国有股权分散划拨给多个两类公司,形成两类公司交叉持股的架构,也可以用部分股权划引入社保基金广泛参股,还可以在部分竞争性领域引入投资机构等等。
财税改革须法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包括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所长李万甫:现在企业税的负担比较重,费的负担也比较重。财税改革需要把税费合在一起考虑。需要取消不规范的“费”,变成规范的“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不仅税、费要法定,预算也要法定。要让《预算法》真正落实,约束政府的行为,让政府这只手不是无序的去乱动,去影响市场,去影响社会。过去把预算作为政府分钱的工具,现在《预算法》把预算作为约束政府的一个制度。譬如说预算要透明,实际上讲的就是要约束政府收支的行为。
目前,地方债务风险较大,但控制地方风险,但并不是为了把地方搞死,而是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如果债务风险控制住了,但地方的积极性没有了,对中国来说是更大的一种风险。
汇丰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2015年最紧迫的改革的任务就是尽快启动有相当规模的市政债的发行,以市场化的形式,更透明的方式去筹措更多的资金去支持更多的公共服务,以及这种准公共产品,以及城市基础建设。■
| 网页版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