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综述】财税体制与地方融资变局
【财新网】(记者 王力为 丁峰 实习记者 黄文辉 杨巧伶)12月20日,“第五届财新峰会:新常态 新改革”“财税体制重塑:政策与影响”分论坛的讨论中,与会嘉宾就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展开了讨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表示,此轮财税改革不只定位在经济层面,而是定位在国家治理层面,要按法治的方式推进。他表示,要以法治的方式去推进财税系统性的重构。两个亮点一是税收法定,这意味着政府授权都得法定,不仅仅是税,还包括各种非税收费。另一个是预算的法定。他认为,预算法中国很早就有,但是可以说过去的预算法是睡觉的状态,没有看到一个人因为违反预算法而受到法律的追究。新法现在修订了,要让它发挥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所长李万甫表示,尽管组织税收收入压力越来越大,但2014年整个税收政策措施主基调还是减税。在大力推进一系列减税政策的同时,要考虑短期税收收入减少与长期税收收入增加的权衡关系。他称,现在企业的税费负担比较重,将来在改革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以取消目前不规范的收费,取而代之以更规范的税收的方式。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称,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改革,发行市政债券,可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从而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屈宏斌认为,市政债的发行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2015年,经济改革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启动“有相当规模的”市政债的发行。需要以市场化的形式,更透明的方式筹措更多资金去支持更多公共服务,包括廉租房、绿色投资、污染治理等。“这些投资不能给予社会资本过高的期待,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地方财政,通过举债来实施。”屈宏斌称。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43号文的发布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比较正面。第一,可以减轻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指地方政府债务的期限错配问题。“地方政府很多项目是十年二十年中长期的投资,但是目前从银行或者影子银行的借贷通常是两到三年的期限,每隔两到三年就会面临滚动贷款更新的问题。以地方政府政债形式做置换的话,可以减轻企业错配风险。”第二,从信用风险角度看,地方政府债的利率水平远远低于像信托或其他的融资方式,所以短期来看,地方政府的利率负担也会减轻,有利于减轻违约风险。■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财新网
| 网页版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