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温州金改博弈

记者 张宇哲
2012年04月13日 10:34
放开银行向民资开放的管制,不仅是“玻璃门”的问题

  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10日下午刚刚离开温州,央行随即在官网发布了新闻通稿,称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在于“减少管制”。

  4月9日下午,作为此次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方案的主要牵头方,中国人民银行调研组在周小川率领下前往温州,与浙江方面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座谈会,共同研究启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落实工作。

  国务院批准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被外界认为是一大进步。但由于方案回避或模糊了开放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这两项外界期待颇高的尝试,被认为效果有限,民资进入正规金融业的“玻璃门”难以打破。

  财新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此前,在会商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方案时,央行曾提议,对民企进入金融业有政策上的实质性突破,应放开商业银行作为村镇银行发起人和控股股东的规定。同时,浙江省也提议允许民企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但银监会从风险监管角度,坚持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这一底线,不过,银监会赞成将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放宽。最终,此条建议并未能写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十二条”(下称“12条”)。

  一位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说,村镇银行发起人、控股股东须是商业银行,这条不放开,小贷公司过渡到村镇、社区银行的路依旧漫漫。

  不过,卸任不久的前浙江银监局局长杨小苹向财新记者表示,“民企进入金融领域,在浙江从未限制,不存在所谓的‘玻璃门’。”

  据她介绍,浙江银监局在审查新设银行股权结构时,从未区分是国企还是民企,只要符合有关银行业资格要求都可以申请。

  “温州的根本问题在于社会产业的空心化。把解药放在金融上,可能开错了药方。”杨小苹直言。

“玻璃门”悖论

  在浙商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约占14%的股份,其余为18家民企持有共86%的股份,“至少在浙江,没有不允许民企进入金融领域,外界的‘玻璃门’概念是错误的。”杨小苹说。

  她解释称,民企和商业银行共同作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银监会对此一直是允许的,只是要求一定有一家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持有20%股权。“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商业银行的信誉作为后盾支持,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都很困难。村镇银行至今未被加入大额、小额支付系统,以及征信系统、日常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往来,只有通过商业银行主发起行的渠道走,才可以走得通。”

  “如果活都没法活,何谈为小微企业服务、为农民服务?”杨小苹称。

  “外界根本不了解情况。民企以为这是一个金融牌照,削尖了脑袋进入,却不知道村镇银行自身生存环境很差,目前浙江有37家村镇银行,发展其实都很困难。”杨小苹说。

  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指出,村镇银行成立后缺乏信誉基础,发展有难度,在世界范围内,新成立的金融机构有效运行的条件就是有效的监管和股东的可信度,否则,“企业把储户的存款卷走了怎么办”?

  王君认为,在村镇银行的设立中,的确有一个悖论,即没有可信度的人来办银行,很难取得存款人的信任;“但让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也是重复和浪费资源,因为商业银行本来就有大量分支网点。一些商业银行则把设立村镇银行作为跨区经营的捷径。”

  王君强调,治理温州金融风波,所谓打破“玻璃门”并没有意义。根本问题是企业家放弃自己的主营业务去从事其他投机行业,包括投机金融业。

  今年前两个月,浙江省贷款幅度下降最大地区的是温州,因为温州企业需求不足,而银行不良资产率已从去年10月的0.37%,上升到今年2月的1.74%,“温州不产业升级,倒闭企业还会持续”。杨小苹说。

  “对温州问题开错药方了,金融问题并非重点。”杨小苹强调,温州的重点问题是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产业结构需要升级,“温州老板过去炒房、炒矿、炒棉花,去年又炒资金,都不投资到实业中。”

版面编辑:周天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