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专题 > 权威访谈 > 正文

“穷人的银行家”

2006年10月30日 16:04 来源于 财新网
向传统银行信贷挑战,对穷无立锥之地者贷款,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证明义利兼顾的银行可以存在

  (凌华薇 叶伟强 徐可 李昕)“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Yunus)的自传以此为名。对于这位66岁的孟加拉人来说,再没有比这更恰当的头衔了。

  他及其一手创办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意为“乡村银行”),因“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努力,于10月13日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近30年前,尤努斯在首创格莱珉银行之时,只是希望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民获得必需的资本;其时他并未曾想到,会为时势所推动,从此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模式。这在今天亦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

  本届和平奖揭晓之前,尤努斯并非大热门。爱尔兰摇滚乐队U2主唱博诺、曾促成印尼亚齐地区实现停火的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以及澳大利亚和平运动领导人埃文思等人,都是本届诺贝尔和平奖的焦点人选。

  对于尤努斯的获奖,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评论很有说服力:“当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出路时,持久的和平才能得以实现。”

  突如其来的荣誉,使尤努斯既定的中国行程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10月21日,尤努斯到华当天,记者如约赶到他下榻的北京梅地亚宾馆,并陪伴他出席了孟加拉大使馆为他举办的盛大酒会。尤努斯的行程如此紧张,早已约定的专访不得不在他的专车、大使馆和宾馆之间辗转进行,直到深夜。10月23日,记者记者受邀列席了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与尤努斯的会谈。

  10月24日,尤努斯结束中国之行。三天的全面接触中,记者眼中的他,中等身材,两鬓如雪,经常身着一件格莱珉格子的传统半长袍(出自格莱珉银行借款者之手,并因此得名)。采访之时,尤努斯的英文流利生动,数十年艰辛奋斗娓娓道来,感染力毋庸置疑。他曾经在美发表长篇演讲,“两个小时间听众无人看表”,一位当时在场的人士告诉记者。

  “和平奖是颁发给我和格莱珉银行的。由于格莱珉银行是由贫苦妇女所拥有的,这意味着诺贝尔和平奖第一次颁发给了贫苦人民。”尤努斯说。

“基本上,我们借钱给最穷的人”

  记者: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你认为自己为什么能获此殊荣?

  尤努斯:我们向传统的银行体系挑战。他们说不能借钱给穷人,因为穷人不会还钱。我们却创立了一套向穷人贷款的银行系统,并且证明,这套系统是商业上可行的,也是可持续的。一开始,人们认为这种体系只适用于孟加拉国,不能适用于其他国家。事实却证明,这种体系逐渐地延伸到全世界包括那些富国。

  获奖不仅仅是对我们这一银行系统的肯定,也证明我们确实可以帮助人们脱离贫困。消除贫困与维护世界和平息息相关。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看到了这一点。

  记者:你一手创办格莱珉银行,20多年来,它如何实现了你这个模式?

  尤努斯:基本上,我们借钱给最穷的人,其中大多数是贫穷的妇女,无需抵押,无需担保,不用签署法律文件,也不存在连带责任。也就是说,我们颠覆了人们对于银行的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此外,我们也提供住房贷款,为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向乞丐贷款等。

  记者:你如何平衡运作一家谋利的商业机构和服务穷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尤努斯:这对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我们给乞丐的贷款是没有利息的,我们给学生发奖学金,我们有足够的钱来支持这些项目。

  我们提供的住房贷款利率是8%,我们的学生贷款是5%,都低于我们最低的存款利率(8.5%)。但是我们可以用较高的创收目的的贷款利率(20%)来弥补这些低息的贷款,同时也能保持盈利。

  【记者评述】

  1972年,尤努斯从美国回归独立不久的孟加拉国。他在担任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两年后,一场席卷而来的大饥馑,彻底改变了尤努斯的人生轨迹。面对遍地饿殍,他在自传中写道:

  “我所教授的经济理论对周遭生活没有任何的反映,我怎么能以经济学的名义继续给我的学生讲述虚幻的故事呢?我想从学术生活中逃离,我需要从这些理论、从我的课本中逃离,去发现有关穷人生存的那种实实在在的经济学。”

  接下来发生的,是现在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饥荒之后,1976年,尤努斯在吉大港附近的乔布拉村调查时发现,他只需要拿出27美元,就可以让42个有贷款需求的穷人购买原料,操持小生意,就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震惊之余,尤努斯认识到,穷人无法得到贷款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正是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这一认识,使尤努斯的人生从此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1977年10月,尤努斯在吉大港乔布拉村创办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试验分行。从此,尤努斯定义小额融资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一,只对贫困人口贷款;其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和担保。

  1978年初,孟加拉中央银行组织的“资助乡村穷人”研讨会后,尤努斯获得孟加拉中央银行提供的机会,着手在其他商业银行中建立格莱珉分行。

  1979年6月,在孟加拉中央银行的指示下,每一家国有银行提供三家分行启动乡村银行项目。尤努斯辞去教授职务,开始了银行家生涯。

  传统银行业难以解决向穷人贷款的问题。原因在于,第一,穷人没有抵押品;第二,单笔贷款金额较小,相应而言,放贷成本太高。格莱珉模式的巨大贡献,正如尤努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所说,在于独创了一套向穷人贷款的体系和技术,解决了上述两大瓶颈,从而证明穷人也是可以被银行接受的(bankable)。

  格莱珉银行创立的小组联保贷款、分期贷款、分期还款、中心会议等机制,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保证还款率。通过这些创新,格莱珉银行把部分组织成本转移到小组,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得金融服务能够到达底层贫困人口。这些做法,成为格莱珉的经典模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复制。

“迄今格莱珉银行借款者共有58%脱贫”

  记者:评价小额贷款的效果,“覆盖率”(penetration ratio)和“覆盖面”是两个公认的指标。在格莱珉银行,两个指标的情况怎样?

  尤努斯:孟加拉国是世界上小额贷款最为普及的一个国家。现在有85%的贫穷家庭可以申请小额贷款,很快可以接近90%甚至更高。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接近这个水平。小额贷款在孟加拉国的总额是15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是由格莱珉银行借出的。我们有670万名借贷者。每笔贷款平均约130美元。我们的贷款额都来自于存款和自有资金。我们不要捐款和赠款,是一个完全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

  记者:孟加拉国依然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如何评价你的机构在减贫方面所做的贡献?

  尤努斯:我们自己以及其他人,比如世界银行的萨伊德坎克尔(Shahid Khandker)对此都有过研究。这些内外部研究报告都得出了积极的结论。我们的贷款户中,许多家庭收入提高,儿童死亡率下降,住房条件得到改变,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每年格莱珉银行的借贷者中有5%脱贫。我们自己的调查显示,迄今格莱珉银行借款者共有58%脱贫。

  孟加拉国正在发生许多变化。比如GDP以6%-7%的年均速度增长。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全国的贫困率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降低;过去五年间,贫困率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降低。据估计,从2006到2010年的五年间,这个速度将继续提高到2.5%。联合国千年计划所规定的首要目标就是,到2015年贫困人口比例减少一半。孟加拉国被认为是较有可能达到这一目标的国家之一。不过,很难断定究竟有多少是来自格莱珉银行的贡献。

  在孟加拉,过去妇女只是躲在家里,现在,妇女参与到各个行业当中,经商、任教、在工厂里工作。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教育也起到减贫的作用。过去全国有一半的文盲率,中学里面的男生多女生少。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中学女生人数已经超过了男生。根据去年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力发展指标,中国排第一,孟加拉国排第三。'

  【记者述评】

  格莱珉银行对其成员的“脱贫”有着非常具体的操作定义:有一个有锡顶的房子;家里所有成员都有床或者吊床(帆布床);能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有卫生的公共厕所;所有学龄儿童都在上学;过冬有足够的御寒衣物;有蚊帐;有一个家庭菜园;不短缺食物,甚至在一个很困难的年头的最困难时期也不短缺;家里所有的成年成员有足够的挣钱养家的机会。

  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The 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资深经济学家萨伊德哈瑟米曾与尤努斯共事六年。他的一份报告指出,格莱珉银行借贷者中每年有5%脱贫。他在美国华盛顿接受记者记者访问时说,尤努斯试图解决的是一个根本问题——如何给贫困人口建立一个机制,使他们通过这个机制获得力量,掌控自己的生活。

  正因如此,尤努斯把借贷看作一项基本的人权。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格莱珉银行不是一家利润最大化的银行,但其所作所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扶贫,而是以一种商业上可持续的模式来消除贫困。

  为了改变妇女处于社会底层的现实,尤努斯订立了一个目标:试验项目贷款的50%要贷给妇女。结果他们发现,贷款给妇女效果更为显著。妇女流动性低,违约可能性低。也正是由于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更有决心和毅力使自己和家庭摆脱贫困,故而更为珍惜借贷的机会。试验项目员工们不懈的努力,以及妇女们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包括固有观念的抵触以及保守宗教人士的反对。成功的个案不断激发妇女们参与的热情。如今,格莱珉银行的贷款人中,妇女占96%以上。

“证明给他们看”

  记者:30年前,当你刚开始给穷人贷款的时候,你对格莱珉银行未来有何设想?

  尤努斯:完全没有。我没有蓝图,没有计划,甚至都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在那时候,我只是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当一个问题解决了,我想,就这样了,我可以回去教书了。结果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带来三四个新的问题——总是无法罢手。

  我做着的这份工作始终在挑战政府,挑战传统意义的银行以及怀疑论者。他们会说,“证明给我们看!”我就只好证明给他们看,银行还可以这么办。

  他们会问:“你能不能收回贷款?能不能覆盖支出?能不能持续发展?”我就证明我们能。现在,格莱珉银行的还款率近99%,除了少数年份,年年盈利。

  他们会说:“你在吉大港(格莱珉最早的试验田)成功是有特殊性的,在孟加拉北部就不行。”于是我就要把格莱珉拓展到北方。现在我们银行有2211家分支机构,遍布孟加拉全国7万多个乡村。

  他们还会说:“你这个模式不能在最穷的人那里取得成功。最穷的人没有创业精神,不具备控制风险的能力,没有技能,没有想法,他们只能接受救济。”我说,不是这样的——从2002年开始,我给乞丐贷款。

  现在,格莱珉的借款者中有一半是赤贫者。我们对借款者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在贷款之前会去他家里查看,如果有任何家具,包括床在内,都不能从我们这里贷款。只有那些一家人都睡在地上的才够贷款条件。

  记者:格莱珉银行有非常独特的所有者结构,96%的股份属于借款人,另外4%由政府持有,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尤努斯:我们会告诉每一个将要在格莱珉银行贷款的人,有朝一日,他们可以购买格莱珉银行的股份,成为一名股东。每一股的价格大概是1.5美元,只要他们有这笔钱,就可以购买一股——每个人限买一股。作为股东,他们可以投票选董事会,也有资格成为董事会成员。这使人们觉得银行是属于自己的。这已经成为格莱珉银行的一种文化,没有人会把它漏掉。

  记者:这近30年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尤努斯:第一个困难,是说服政府颁布有关法律,使我们这种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可以存活,这很困难。

  第二个困难,则是修改这一法律。因为政府立法之时规定,银行的一半股权为政府所有,另外一半为借款者所有,而我们希望银行百分之百为贷款的穷人所有。我们后来修改了法律,才实现了银行96%股权为借款者拥有。这非常重要,如果格莱珉银行是一个政府机构,这一套早就行不通了。

  第三个困难发生在1998年孟加拉大洪灾之后,我们需要资金来支持人们重建家园。然而自1995年以后,我们决定不再接受捐款人的捐助,所以我们从政府贷款,然后发行债券,从其它银行那里得到钱。

  第四个困难,是从格莱珉经典模型向格莱珉二代的转变。这一转型从2000年开始,至2004年年底完成。好比电脑升级,我们通过升级使每个人都习惯于更便捷的系统。这是一件很令人激动的事情。

  记者:什么是“格莱珉二代”?为什么需要进行这一转型?

  尤努斯:在创业初期,由于穷人从来都不知道还可以申请贷款,所以我们把一切都设计得非常简单明了,以便于他们理解:每笔贷款都是一年期的,每周固定数额还款。借款者无需复杂的计算就能记住要还多少钱,这被称为经典的格莱珉模式,它是一个普适性的固定模式。

  “格莱珉二代”则是订制型的,可以满足不同借款者的不同借贷需要。贷款期限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两年;还款也更为灵活,可以选择在自己收入多的时候多还款,在自己收入少的时候少还款。我们还增加了更多的存款业务,比如说引入退休金基金(Pension Fund)、学生贷款、乞丐贷款等。这是对经典格莱珉这个简单而固定模式的充实和提高,使其变得更方便。

  举个例子。在“经典格莱珉”阶段,我们规定了贷款数额的上限;在“格莱珉二代”阶段,这个限制被取消了,借款者可以依据他的偿还能力借款。这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快速发展的机会。在“经典格莱珉”阶段,我们认为目的不应是让一两个人迅速变富;但在“格莱珉二代”阶段,我们发现这样可以鼓励人们的发展。

  其实所有这些服务,在“经典格莱珉”阶段的不同的分行有过试验,但是“格莱珉二代”是在整个银行范围内对以前服务的改进和提高,看上去好像是上升到了更高的阶段,所以我们称其为“格莱珉二代”。

  【记者述评】

  从1983年10月2日起,格莱珉银行从一个在充满敌意的银行体系中运作的试验项目,终于转为一家为穷人服务的独立银行。银行的股权结构经过了多次调整,最早是借款者占有60%,政府占有40%;后调整为借款者拥有75%,25%留给政府、国有的索纳里银行和孟加拉农业银行;最终变成借款者拥有96%,政府拥有4%的现有格局。

  尤努斯本人的身份也发生了关键的变化。根据专门法案,格莱珉银行的负责人——也就是尤努斯本人,必须由董事会而不是政府任命。由此,他从一名随时可以被政府撤换的公务员变成了格莱珉银行的雇员。更重要的是,格莱珉银行可以选择一名为其股东利益服务的总裁,而不必听命于政府。

  尤努斯说,格莱珉接受最后一笔捐助款是在1998年。现在格莱珉不断增长的储蓄额足以偿付其现存的贷款,商业上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大体形成。

  也是在1998年,格莱珉银行遭遇创办以来的最大危机。当年孟加拉发生严重洪灾,很多家庭的所有财产付诸流水,格莱珉银行的不良贷款一下子上升到30%左右。根据“格莱珉经典模型”的设计,一旦借款者无法归还贷款,就将被永远取消格莱珉成员的资格。整个模式岌岌可危。

  美国《华尔街日报》于2001年、英国《金融时报》于2002年分别发表文章,认为格莱珉银行依赖外部捐赠,贷款利息过低,内部坏账尺度把握过松,未能真正实现商业化可持续运营。

  在接受记者记者专访中,尤努斯言及自己一直在回应挑战中不断证明自己。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他开始了自2001年到2004年的“格莱珉二代”的转型。“格莱珉二代”的特点是,采取建立在借款者个人信用基础上的弹性贷款机制,只要信用良好,借款者就可以提升贷款规模,直至贷款额度上限;如果无法如期偿还,其贷款额度上限就会下调。

  长期跟踪研究“格莱珉模式”的纽约大学著名学者乔纳森莫多克在发给记者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格莱珉二代”的业务基础,事实上已经从联保小组转移到了会员个人,小组的作用减弱了;其次,贷款期限灵活,分期还款额度及期限也可以调整;此外,格莱珉银行承认,借贷者可能面临无法控制的风险,为化解这些风险,他们着手为借款者建立新的储蓄和保险体系。

  不过,在对“格莱珉二代”的努力予以肯定之后,莫多克仍然对记者记者表示,格莱珉的透明度仍然不够,这对外界分析其资金来源和成本构成一定困难。

“我们是个干净的伙计”

  记者:与其它小额信贷机构相比,格莱珉银行的成本显得特别低,你是怎样做到的?

  尤努斯:关键在于效率。在“格莱珉二代”实施之后,每一个工作人员要服务于最少600个借贷者——你再看一下其他小额信贷机构,就会发现这是问题的关键。每个工作人员负责的借款者越多,能为银行带来的收入就越多。格莱珉银行的成本大概占到10%,而平均贷款利率约为19%,利差达到8%-9%。自格莱珉创立以来,只有三年亏损,其他时候都盈利。近几年赚得较多,去年的净利润是700万美元,今年将是2000万美元左右。

  记者:过去几年间,对格莱珉银行创建的这一模式,国际上存在一些争议,这些争议大多针对格莱珉银行的信息透明度。比如,微小金融机构信息交流的著名网站MIX搜集了全世界800多家商业化运作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却没有格莱珉银行。再比如,作为一家享有极高国际知名度的机构,你们为何不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呢?

  尤努斯:他们(MIX)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我们不会告诉他们说,“是的,老板,我们是个干净的伙计”。他们既不是我们的老板,也不是我们的监管者——我为什么要向他们报告呢?

  我们每个月都向孟加拉中央银行报告,因为它是我们的监管者。我们的一切资料都在我们自己的网站上面,并制作成光盘。每年有两家孟加拉国的独立审计单位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对我们审计。

  记者: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学习格莱珉银行的模式,你是否相信这是最好的微型金融模式?

  尤努斯:我们从来没有说这是最好的形式。今天诺贝尔奖颁给了我们,这就是最大的肯定。但别人是否采取这种模式,要由他们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我想说,格莱珉银行好比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机。它能“飞”起来,虽然只飞了30多秒,120多英尺,但创造了历史。格莱珉银行是第一家不需要抵押的银行,而且成功了。我可以肯定未来更多的人可以做得更好。

  记者:印尼国家人民银行(BRI)从事小额信贷业务也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对他们的模式,你有什么评价?

  尤努斯:这是一个令我感到困惑的模式。原因在于,他们并不是只服务于穷人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叫做小额信贷呢?我个人对于小额信贷的定义是——对穷人特别是贫困妇女的、不需要抵押的小型贷款。印尼国家人民银行不是这样做的。人们告诉我,他们的贷款并不是专门针对穷人的。不过,我并不是说他们这一模式不好——只要可行,那就去做吧!我向所有从事小额贷款事业的人致敬。

  【记者述评】

  在完成转型之后,格莱珉银行业务飞快发展。格莱珉银行方面提供的数字几近完美:

  ——服务人群由2001年的230万增加到2006年的650万,贷款累计总额从30亿美元增至50亿美元。到2005年底,该银行有650万借款者,存款8.47亿美元;当年贷款约7亿美元,还款率高达98.58%。近年来盈利状况也连续翻番:2004年底盈利700万美元,2005年底1500万美元。迄今有79000个乞丐成为该银行的会员得到近77万美元的贷款。

  尽管国际社会对“格莱珉模式”及其转型赞赏有加,但对格莱珉是否提供了一种可普遍适用的模式,仍存在相当尖锐的不同意见。

  最大的争议是:格莱珉银行追求的双重目标是否可持续?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格莱珉基金会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格莱珉模式,其总裁阿历克斯康茨(Alex Counts)对记者的采访书面作答,称格莱珉银行与国际上其他微型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服务于最贫穷的人,并致力于扶贫和财务可持续的双重目的。这既是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尤努斯与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The 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等机构意见不一的关键之处。

  记者记者在美国华盛顿采访了CGAP发起的信息门户小额信贷信息交流中心(MIX,Microfin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的研究总监布莱恩斯蒂芬斯。他说,MIX在全球统计的800多家小额信贷机构中,只有不到40%能实现自负盈亏,但是他们服务于超过90%的客户。在小额信贷机构中,努力采用商业标准,试图融入商业金融系统,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比较容易成功。

  格莱珉银行平均利率接近20%,比孟加拉国央行规定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指导利率22%还低。有学者认为,格莱珉银行贷款利率应该达到30%左右,才可以维持财务可持续。但尤努斯认为,扶贫是必要的社会责任,小额贷款机构要追求商业可持续,但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此次访华期间会见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时,他特别表示,小额信贷的利率,相当于不超过资金成本加上10到15个百分点,否则“就有高利贷的嫌疑”。他说:“CGAP总跟我说不要管利率,让市场决定,我不想听他们的。”

  相当一部分小额信贷研究者猜测,格莱珉银行之所以能够提供较优的利率,是因为受益于捐赠。1999年,乔纳森莫多克指出,格莱珉银行从1985年到1996年间实现了总额约150万美元的利润,但在此期间,却有1600万美元的直接捐赠、8100万美元的软贷款和4700万美元的权益投资形成的间接补贴,以及所有者追加的2700万美元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其他商业性机构不可能有同样的待遇,这也许是格莱珉模式在世界其他地方并未取得孟加拉式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回答记者记者关于捐赠资金的问题时,尤努斯则强调,自1998年以后,格莱珉银行没有接受过一分钱的捐赠。

  姑且不论对于透明度的疑问,格莱珉银行追求商业化可持续目标的决心无庸置疑。事实上,从格莱珉经典模型向格莱珉二代转型的过程,也是格莱珉努力摆脱依赖外来资金、依赖重塑商业化可持续形象的过程。这已经成为国际小额信贷组织发展的主流。

  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认为,不要把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当作小额信贷的惟一模式,试图简单复制。对于那些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地区例如江浙一带沿海城市,以单个借款人为对象的微小贷款更合适。无论什么模式,都必须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实现足够大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要实现这些,需要有多元化的、治理良好的金融机构,有适度竞争和有效的监管,以及好的金融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毕竟,像尤努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可遇而不可求。”

“我想还是继续做我现在的事吧”

  记者:问一个私人的问题:你在格莱珉银行的收入情况如何?

  尤努斯:我每个月拿回家的现金收入是350美元。这是孟加拉国的公务员工资级别里面最高的。我和其他同事住在同一幢五层公寓楼里,我的公寓在底层,面积不到90平方米。我和我的家人都没有在格莱珉银行或是任何一个格莱珉银行关联公司里拥有任何股份。

  记者:有人说,你在做着许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以你现在的威望,从政也许可以为穷人做更多的事,不是吗?

  尤努斯: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从政,我可以做很多事;但是不从政的话,我也能在格莱珉银行做很多事。

  一直都有人想让我从政。因为我们的政府存在许多腐败和笨拙的地方。我不想做,因为从政将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从政,我将必须要放弃在格莱珉银行的事业,因为两者不可能兼顾。如果不做与贫困有关的事情,我就什么都不是了。我想还是继续做我现在的事吧!

  【记者述评】

  1990年12月,统治了孟加拉国十年的军政权下台,次年举行了孟加拉的首次自由大选。格莱珉银行全体工作人员在大选前的几周全力以赴,终于确保所有成年的格莱珉银行借款者都成为登记选民。

  1992年,大约400名格莱珉银行借款者被选为联邦议员。

  1996年,格莱珉银行借款者率先取得了一个几乎无法想象的胜利:在全国大选中,借款者中的妇女当选议员的数量多过男性。

  1997年,1753名格莱珉银行借款者(其中女性1485人,男性268人),以及1570名格莱珉银行借款者家庭的成员被选入各地政府机关。

  尤努斯曾经说过,直接向穷人发放现金贷款,“使他们能够立即实践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编织、脱粒、养牛、拉人力车等等,他们挣到的钱继而能转变为一把开启一系列其他能力的钥匙。”

  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是对的。

资料:穆罕默德·尤努斯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曾获得过总计60多项荣誉,如1978年孟加拉总统奖、1985年孟加拉银行奖、1994年世界粮食奖、1998年悉尼和平奖,以及2004《经济学人》颁发的社会经济创新奖等。

  1940年,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一个富庶的穆斯林家庭,毕业于达卡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吉大港大学。

  1966年,获富布赖特奖学金赴美留学。

  1969年,获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2年,尤努斯于孟加拉国独立后不久回国,任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严重的饥荒,他开始寻找解决饥饿与贫困的对策,到村庄里试验高产种植的办法。

  1976年,在一次乡村调查中,他把27美元借给了42位贫困的村民,以支付他们用以制作竹凳的微薄成本,免受高利贷的盘剥。

  1979年,他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部创立了格莱珉(意为“乡村”)分行,开始为贫困的孟加拉妇女提供小额贷款业务。

  1983年10月2日,格莱珉银行正式独立,其向贫困人口发放贷款的方式自成一体,被称为“格莱珉模式”。

  1998年,受孟加拉洪灾等影响,格莱珉银行险遭困境。

  2001年到2004年,格莱珉银行完成了从“经典模式”到“格莱珉二代”的转型。

——此文原载于财经网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