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导读:数据交易灰色产业勃兴,个人信息泄露触目惊心,如何转向正轨?

封面文章

【封面报道·整肃数据产业链】前言
财新记者 张宇哲 吴雨俭 彭骎骎
统一大资管

  “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一句无奈的玩笑话,折射出大数据的洪流之下,个人隐私信息被严重盗用、滥用的现实。   

    公安部最近披露消息:自今年3月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和黑客攻击破坏案件1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00余名,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500多亿条。  

      此类案件三大特点:一是黑客入侵网站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增多,二是企事业内部人员成为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的主要源头,三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成为其他各类犯罪的上游犯罪。

   近日,备受关注的苹果中国公司内部多名员工买卖个人信息一案,已开庭审理。此案涉及苹果国内直销公司及苹果外包公司员工20多人,利用苹果公司内部系统平台,非法查询苹果手机关联的手机号码、姓名、Apple ID等信息,再将信息以每条10元-180元不等的价格售卖,初步查明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以上。 <查看全文>

封面文章

上篇:大数据生态圈
财新记者 张宇哲 吴雨俭 彭骎骎
大数据风控风起

   大数据风控公司的兴起,始于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火爆。

  尤其近来网贷平台、消费金融机构在线获客需求暴增,并倒逼传统银行转型,更多借助互联网拓展零售客户。自去年以来,互联网银行、网贷平台多靠大数据风控做既不需抵押也没有贷款用途限制的现金贷,迅速做大规模, 由此催生了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线上精准获客和风控体系。( <查看全文>

海量数据何来
一般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自身平台产生(如电商平台),或从其他渠道获得信息。“前者需被采集人明确同意,后者风险更多。”互金法律专家肖飒撰文表示。
“爬取”产业链
百融和同盾等多数大数据公司,都可以提供借款人“失联人修复”服务,即帮助放贷机构或催收公司查找失联贷款人的亲属、家人、同事等。“这类个人信息通常是来自买卖或者爬取通讯录。”业内人士介绍。

封面文章

中篇:信息泄露溯源
财新记者 张宇哲 吴雨俭
正本清源

  无论是在线获客还是风险防范,第一步都是线上身份验证。这是开展所有金 融服务的起点。

  “身份信息和手机号是查询量和需求最大的。”业内人士介绍。90%的个人信息都在国家 部门,个人身份信息对外输出的官方渠道通常有三个,分别由三个不同部门管理:一是公安部 下属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中心,行话称提供“二要素”验证,即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相对 应;二是电信实名制下,来自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手机号码和姓名、身份证号对应,即“移 动三要素”验证;三是来自银行的银行卡和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对应,业内称为“四要素 ”验证。 <查看全文 >

源头二: 三大运营 商
 财新记者从各个 渠道拿到的多家大数据公司的身份核验报价单显示,三大移动运营商亦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来源 ,输出的信息除了“移动三要素”,还包括来自手机短信的银行卡消费和交易信息。
手机金融短信泄露
  三大运营商除 了通过旗下公司对外输出“移动三要素”,还通过短信群发代理服务商,输出大量个人银行账 户信息。
哪家不违规留存?
无论是授权代理机 构,还是未经授权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要接入官方数据系统,都存在违规截留个人信息的现 象。

封面文章

下篇:整肃开始了
财新记者 张宇哲
正本清源

  6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和“两高”司法解释,将对数据行业现行做法产生巨大冲击。若按照“两高”司法解释的较低入罪门槛,大多数大数据公司都违法。“这次史无前例,所有的大数据公司都很关注。”前述公安大学教授表示。

  早在2013年2月,涉及个人信息的处理已有法可依——工信部联合多家单位制定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下称《指南》),成为中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标准。 <查看全文>

多数公司在观望
 随着《网络安全法》和“两高”司法解释的实施,正在筹备中的个人征信机构将面临双重监管。
根源网络实名制?
 在业内多位专家看来,堵截网络欺诈、电信诈骗的根本是规范信息泄露源头,这需要对身份认证的全面系统性顶层设计。
信息保护亟待堵漏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和监管,是个全球性难题。
专题责任编辑:曹文姣 覃洁

本期封面

相关评论

【编辑絮语·凌华薇】要透明不要裸奔
评论(0) 本期值班主编 凌华薇 2017年08月04日 21:43

公共治理的介入,确定底线和规制,迫切且必要

“挖掘”环境大数据:如何构建ESG景气指数
评论(0) 专栏作家 郭沛源 2017年08月04日 10:44

这一指数今年二季度启动,预计三季度就可以发布。这将是国内外首个运用大数据技术编制的宏观ESG景气指数,值得期待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评论(0) 文 | 高富平 2017年07月08日 17:19

充分利用民事、行政和刑事多种手段,建立起国家法治和行业自治协同的、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关报道

《财新周刊》封面报道起底数据灰色产业链 触目惊心
评论(0) 记者 张宇哲 吴雨俭 彭骎骎 2017年08月07日 19:15

数据交易灰色产业勃兴,个人信息泄露触目惊心,如何转向正轨?个人隐私在大数据时代还能否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特稿丨蚂蚁卖基金:AI能帮助基民选对产品吗?
评论(0) 见习记者 任蕙兰 2017年08月02日 10:44

根据蚂蚁财富对基民的大数据画像,基金公司推送更匹配的产品。此举正在改变基金业的营销模式,但其成效还取决于算法模型的不断改进,以及基金公司对数据的消化能力

益博睿:数字化犯罪蔓延 网络反欺诈待突破
评论(0) 记者 张宇哲 2017年07月18日 18:31

在数字化时代,犯罪行为已从原来的实地抢劫,转向数字化的类似犯罪行为;目前防欺诈的手段对于发展线上经济的企业而言比较落后,亟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突破,防止网络欺诈、保护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视频报道

吴敬琏:不同意马云“大数据使计划经济越来越大”
邱寒:大数据征信行业具有垄断性
迎接大数据挑战 重塑金融新思维
大数据变现交易前路何在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