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张兰太)“减税降费”仍是今年“两会”热词。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6年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着眼促进企业降成本,出台减税降费、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下调用电价格等举措”。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2017全年将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
近年关于“中国宏观税负高低”社会各界多有争论,不过,争论归争论,实体企业的感受无疑是最真实的。这次“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同时也是知名企业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政府减税降费的希望,有的建议直指要害。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目前制造业成本确实上升很快。“前几年企业利润高,企业反映得不那么多,现在利润下降,企业感受的压力比较大。”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振兴实体经济,要把一些企业的税费降到位,不仅要降低名义税,还要降低实际税。
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指出,多年来对民营企业实施“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方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办理手续繁琐、返还周期很长,最长的要三四年时间;甚至有的企业走完了退税审批流程仍然拿不到退税,因为地方政府收税之后,不愿再退出来。
企业盼望减轻税负心切,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更是当务之急。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一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二是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项目要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各地也要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四是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
在政府着力减税降费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争取早日“破茧重生”。企业也应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成本都应该一降了之,有些必要的成本还是不可省略,例如职工基本的社保。这既是职工的正当权利,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值得思考:减税降费,到底是短期的止痛剂还是治本的长效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指出,如果是前者的话,一旦经济有所好转,企业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减税降费就不必要了,减去的税又悄悄地加上去,降了的费再涨回去,企业的负担又再次加重。
蒋洪认为,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矩来约束政府的扩张欲望。他指出,过去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越来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取得收入的权力缺乏法律的约束,税收立法权实际上在政府手中,税收以外的其他政府收入途径也完全由行政部门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收入的扩张就很难避免。”
可见,要使减税降费形成长效,必要的措施是尽快落实税收法定,并且通过立法将政府的其他收入方式也关进法律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