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王力为 康淑)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表示,目前国企改革上热下冷,政府忙于改革,国企一直在等待,防止把歼灭战拖成持久战。要把企业家、国企列为国企改革的主要力量,配合政府层面共同设计方案。
在实体经济下行期间,解决“上下都急、上热下冷”的问题尤为紧迫。傅成玉称,“一方面,上面很急很热,总理亲自督战部署,不断出台支持实体经济、新经济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基层很急,却很凉——基层政策没有落地,只有声音,不见行动。”
究其原因,傅成玉分析,不仅有地方政府接不住、用不好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支持民企经济发展的文件政策,却遇到了旋转门、玻璃门。这说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如果不转变政府职能,则简政放权效应有限,也很难持续下去。
傅成玉指出,要把国企和企业家作为国企改革的主力军。国企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企改革涉及两个层面的主导。一是政府层面,即政府主导的各部委及各主管部门,比如企业功能定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以及国家层面决策和国企管理的重要体制机制。二是企业内部层面,比如企业内部资源的重组、科技创新、结构调整、长期亏损、复议人员安置以及发展理念需要落实到企业内部的机制转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已三年有余,傅成玉分析,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政府和部委、主管部门在忙改革,国有企业一直在等待。国有企业资源潜力巨大,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释放存量资产潜能。国企内部也急需深化改革,释放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批的国有企业还在等待上级的文件和指示,即使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允许企业改革,改革也没有推行下去。
就没有推行改革的原因,“一是怕被抢跑,二是怕国有资产流失而秋后算账,谨小慎微。” 傅成玉建议,对于可以改革的企业,政府应该明确放权,企业应该尽快改革,防止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防止把歼灭战拖成了持久战。
国企改革进入深水期,难度很大是事实。然而,此轮国企改革的大环境已经与上一轮的国企改革有着天壤之别。目前涉及国企资产交易的法律法规、交易制度和监管制度已经比较完善。按照现有状况公开透明运作,完全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必然是人为刻意违规的结果。因此,放手国企改革不应该是问题。傅成玉称,“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国家领导小组会议上要求,既要做改革的主力派,又要做改革的实战家。这不仅是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国企领导干部的要求。不能让国企领导干部长期游离于国企改革之外。”
傅成玉最后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在文件设计上,国企领导人要有充分的参与。国家只是明确改革方向的目标,实现目标依赖企业家的参与。否则,出台的方案的可操作性会打折扣。
第二,防止国有企业改革变成单项改革,国企的改革应该是全面改革。现阶段的重点是试点,就试点拖沓的原因,主要因为目前出台的文件仍然只是意见,不是方案。而落实到企业层面的方案,必须是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方案。 “文件出台耗时两年,试点耗时两年,大面积推广可能需要若干年。这导致国家改革和三中全会要求的目标很难达到。” 傅成玉指出,所以,把企业家、国企列为国企改革的主要力量,配合政府层面共同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