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侯欣一委员:不能让课题项目牵着学者鼻子走

2016年03月03日 15:18
T中
主张大量减少不必要的课题项目,尤其是文科领域的课题。有些人仿效《人民日报》等文体写学术文章,还参加各种学术评奖,学术标准越来越模糊。文科科研不应该提倡合作,还是要自己完成

  【财新网】(记者 周东旭)“必须要降低课题项目在考核中的权重,只要绩效中过于强调项目,学者还会跟着项目跑,缺乏自主研究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表示,为了拿项目,很多学者很可能不顾及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积极申报,最后“产出不少的文字垃圾。”

  而学者之所以积极申报,侯欣一解释,不只是为了申请科研经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课题项目与绩效考核相关,且权重太高,比如,“有些高校甚至规定,没有课题项目就不能带博士或硕士,没有项目就不能申请职称等。”

  课题项目的本意应该是增加国家的整体研究实力,不能反而成为科研的桎梏。侯欣一认为,应该大量减少不必要的课题项目,尤其是文科领域的课题,将课题经费真正用到科研之中,“在不增加原有财政的基础上,将原来用于课题项目的经费分发给教师,作为独立科研经费,学者根据自己的领域和兴趣去研究,这对于改善文科研究的整体情况会有很大帮助。”

  同时,在课题管理方面,应该把学术与宣传分开。比如,在评奖环节。侯欣一建议,可以借鉴电影评奖形式,由不同主体评不同奖项,比如,百花奖是观众奖,金鸡奖是专家奖,华表奖是政府奖,公众、专家和政府,各评各的,给学术一些空间,不要全混在一起。

  “比如,有些人仿效《人民日报》等文体写学术文章,还参加各种学术评奖,学术标准越来越模糊。学术还是应该按照学术标准,由专家学者评判。宣传文章要求的是观点鲜明,而学术文章则还点讲逻辑、材料和方法等,标准不太一样。”侯欣一说。

  与课题项目相关的科研经费使用,也成为两会热点之一。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曾专门就《关于建立“科研友好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的建议(征求意见稿)》与媒体交流,建议主管部门改变过于僵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全国政协委员贾康的提案也是呼吁“横向课题经费管理要去行政化”。

  侯欣一认为,要适当承认智力付出的代价,将一部分经费直接给学者,要不然很容易逼着学者造假。

  侯欣一还表示,文科科研不应该提倡合作,还是要自己完成。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理想的措施,当前实现起来还是比较难。”侯欣一说,这就更需要各方不断推动。■

责任编辑:陈宝成 | 版面编辑:王丽琨
推荐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