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5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实录)

2015年03月10日 09:05
T中
大会的执行主席是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家瑞、齐续春、刘晓峰;何厚铧主持会议

  [何厚铧]:现在请卞晋平委员发言,贺军科委员准备。[09:52]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卞晋平]:我的发言题目是《保护传统村落留住历史记忆》。[09:53]

  [卞晋平]:近些年来,我国开发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古村落保护也处于关键阶段。我们这个民族有保护传统文化的丰富经验,也有对文化遗存大规模破坏的沉痛教训。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当前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依然存在诸多让人忧虑的情况。[09:54]

  [卞晋平]:首先,一些地方人为损毁传统村落的态势尚未得到遏制。比如,去年初,江南某市为搞开发区就突击拆毁了一处具有800多年历史、1000多户人家的古村落。面对遍地散落的牌楼部件、碑座条石和船坞残迹,我们都为之心痛。再如,北方某县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明清时期院落古宅六七十处的古村落,数年前被以开采煤矿为由强制拆除。以上南北两地强拆古村落事件,看似互不相干,却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当地村民都曾呼吁阻拆,而他们的声音最终未受重视。[09:54]

  [卞晋平]:其次,我们担忧,国家关于保护传统村落的精神能否确保落实。去年4月,国家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是非常适时和重要的。但现在很多事情不是没有好的制度与政策,而是相关机构的不作为,致使不少好的制度和政策形同虚设。比如,不久前,面对某环保局对企业违规污染行为的不作为,当地检察院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告上法庭;再比如,某省境内曾存在多个病死猪屠宰场,有的经营竟然长达10年之久。周边居民屡屡举报但均无效果。报道还说,“有数量惊人的病死猪肉流入市场”,而“市场管理方也视而不见”。对于这种有关部门不作为现象,有网民称“监督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监督楼”。我们真诚希望,这种现象在保护传统村落问题上不会重现。为此,我们建议:[09:55]

  [卞晋平]:一、把保护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进行统筹整合、一体规划。我们要在较短时间内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地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种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大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进程、传统村落保护,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应将其看作我国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变革中一种重新布局的历史机遇,按客观规律要求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减免因单项独进、缺少统一协调带来的弊端。[09:57]

  [卞晋平]:二、保护传统村落不仅仅是几个部门的事,而应成为各级政府一种执政理念。在做好纳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那些为数更多的没有纳入国家名录又确需各地予以保护的传统村落。不能形成都想往“国家队”里挤,而对没有列入国家名录者就放任不管的情况。更要紧的是,要使保护传统村落成为各级政府的一种执政理念。现在地方政府中能够认识到保护传统村落重要性的领导不多,对什么是传统村落,哪些需要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具体问题,就更不清楚了。加上保护传统村落需要财政投入,又不能产生GDP,还难以看到政绩,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除了有关的几个部门外,更要让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明确他们的责任。[09:57]

  [卞晋平]:三、当务之急是坚决制止大拆大建中带来的开发性破坏。我们看到,有的地方在大拆大建中,该保的没有保住,建新村时又忽略原有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态风貌,模式呆板、千楼一面的情况比较普遍。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问题,有自然损毁的威胁,也有民间零散渐进式的破坏,但从抓主要矛盾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刹住各地不适当决策和规划造成的开发性破坏。[09:59]

  [卞晋平]:四、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传统村落,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包括保哪些村落,由哪一级保,以什么方式保等,都要从实际出发。在保护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尽可能地把保护村落与改善村民生活联系在一起,与村民自身利益挂起钩来,激发他们保护传统村落的内在动力。最后,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希望各级政协积极履行好自己议政建言、民主监督的职责。[09:59]

  [何厚铧]:现在请贺军科委员发言,高鸿钧委员准备。[10:00]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贺军科]:我的发言题目是《加快社工队伍建设 为困境青少年成长提供专业服务》。[10:00]

  [贺军科]:在我国6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中,目前还有300多万残疾人、几十万城市流浪儿童、200多万独居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接受教育、社会参与方面,在托管监护、行为矫正方面,在安全保障、心理干预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不少孩子暂时陷入成长困境,家庭闹心、社会忧虑、政府关注。解决上述问题仅靠强调政府责任、仅靠社会公众献几次爱心是不够的,必须立足我国国情,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局着眼,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常态化、专业化的工作体系。其中,社工队伍等专业力量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尤其需要加快建设。[10:01]

  [贺军科]:我国从2008年开始设立了社会工作师职业,目前队伍建设上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总量不足。全国现有青少年事务社工从业人员2万多人,其中持证的只有7500多人,且主要分布在部分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远远满足不了立足城乡几十万个社区开展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是职业稳定性差。社工的社会认知度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许多地方社工的工资收入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三是工作资源匮乏。社会建设与创新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目前即使在发达地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投入也十分有限,无法带动更多的社会支持,导致部分社工机构举步维艰,社工师无力干事。四是社工工作理念需要引导。专业社工在我国还是个新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社工机构秉持超越政府、超越市场的“价值中立”理念,这与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在此,我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提出以下建议:[10:02]

  [贺军科]:一是扩大青少年事务社工规模。建议民政部门发挥统筹职能,尽快编制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目录,指导城乡社区开发、设置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或在综治、民政、司法等基层社工岗位中增加服务青少年的职责,并对从业人员开展有计划、分层次的在职培训。建议教育部门指导大专院校设置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课程,完善理论研究、学科体系,从源头上加强与我国社会治理理念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10:03]

  [贺军科]:二是完善社工的职业成长体系。建议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完善青少年事务社工激励保障措施,制定合理的薪酬、评价、奖励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把青少年事务社工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畴,打通人才晋升通道,形成干得成事、留得住人的职业成长体系。建立青少年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发动媒体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10:04]

  [贺军科]:三是加大政府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扶持以服务青少年为重点的民办社工机构,帮助他们把事业做大做强。建议财政部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将青少年事务社工建设、志愿服务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支持范围,支持社工机构和志愿团队更好地开展工作。整合城乡社区服务阵地,通过项目招标、公益创投等方式,搭建资源、服务、项目“一站式”对接平台。[10:04]

  [贺军科]:四是建立社工与志愿者的联动机制。服务需求旺盛、专业力量供给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建议在加快壮大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同时,顺应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形势,对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给予同等重视,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组织引导专业志愿者协同社工做好青少年服务工作,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建议职能部门和社工机构充分借助网络新媒体的沟通优势、动员优势,帮助社工和志愿者更加便捷地对接项目、整合资源、开展工作。[10:05]

  [贺军科]:表达青少年权益诉求、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是共青团和青联的重要职责。我们将主动承接政府有关职能转移,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配合建设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深化青年志愿者事业,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专业化服务。[10:05]

  [何厚铧]:现在请高鸿钧委员发言,魏传忠委员准备。[10:06]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鸿钧]:我的发言题目是《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要注重发挥基础研究创新引领作用》。[10:07]

  [高鸿钧]: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我国发展已步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李克强总理在不久前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基础研究是关系能否早日实现质变突破的带有决定性的因素”,并且强调:“基础研究大多是公共产品、是短板,国家财政无论多么困难,都将持续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在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下称《改革方案》)中,又对财政科技管理做出重大改革。能否通过本轮改革,进一步增强基础研究在创新驱动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将深刻影响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令科技界高度关注。为此,我就《改革方案》实施提几点建议。[10:08]

  [高鸿钧]:一、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实施《改革方案》。《改革方案》要求整合中央各部门管理的各个科技计划,这势必涉及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各大研发板块及其运行模式的调整。《规划纲要》是数以千计专家历经两年、在对当时的国情和国家需求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由国务院按照严格程序制定的一部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因此对其所做的必要调整,均要按照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依规地进行。建议有关部门对现有各大科技计划的成就和问题做认真梳理,分门别类地制定改革方案,安排好新老计划和政策的衔接。对原来的计划体系,既不全盘推翻,也不只换马甲,关键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分类实施细则要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制定,按程序稳妥施行,切忌计划管理上“齐步走”、“一刀切”。[10:09]

  [高鸿钧]:二、稳妥推进优化整合,确保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引领能力稳步提升。1998年,我国启动了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该计划实施以来,在农业、能源、信息、健康、资环、材料和前沿交叉等领域,研究解决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传染病防控、高铁、航天等重大经济和民生工程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10:09]

  [高鸿钧]:根据《规划纲要》,从2006年起,我国还在纳米、蛋白质等重大科学前沿,为培育未来的“重大科技专项”,超前部署了若干“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这些战略部署是战略科学家们在对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做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关系到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建议《改革方案》的“重点研发计划”中,继续加强对这些研究的支持,并给予动态调整。[10:10]

  [高鸿钧]:三、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历史已无数次证明,其对国家贡献之大和贡献之处往往无法预见。例如,20世纪20年代,英国气象学家沃森—瓦特在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气电离层的基础研究中,偶然发现可用此对暴风雨甚至飞机进行定位。到30年代,该项基础研究导致他成功研制出雷达试验装置。1938年,英国利用他的原创,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防空雷达网。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靠这一技术领先优势,在抗击纳粹德国的轮番空袭中,每次都能为英国赢得20分钟宝贵的预警时间,使其900架战机以逸待劳,成功抵挡了德军2600余架飞机的进攻,为英国在关键战役的获胜立下大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0:13]

  [高鸿钧]:近年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去年已超过GDP的2%,但投入中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仅是发达国家比例的1/4。这一长期亏空,是导致我国原创能力和氛围不足以及企业对科技成果识别和承接能力低下的根本性原因之一。目前中央财政民口科技投入中基础研究比例约占15%,美国联邦政府民口科技投入中超过50%用于基础研究。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要遵循其特点和规律,不宜追求短期效益,要着眼长远,给予持续稳定支持。建议在《改革方案》实施中,调整科技投入格局,逐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争取到2020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中基础研究的比例提高到30%(翻一番),促进其与技术开发及产业发展的协同贯通,充分激发基础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10:13]

  [何厚铧]:现在请魏传忠委员发言,秦和委员准备。[10:14]

  [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 魏传忠]:我的发言题目是《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 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10:14]

  [魏传忠]: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继证券和房地产之后又一投资热点。根据国外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则进入艺术品消费的繁荣期。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这意味着,除少数省份外,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艺术品消费的繁荣期。[10:15]

  [魏传忠]: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艺术品市场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艺术品鉴定市场的乱象,尤为触目惊心。2011年,在一个拍卖会上,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2.2亿元成交。然而,这套被鉴定专家描述为“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却是一套高仿工艺品。无独有偶,2011年9月,几位鉴定专家,竟然为造假的“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的鉴定证书。不法分子拿着鉴定证书骗取10亿贷款,造成银行5.4亿元的损失。[10:16]

  [魏传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习总书记的讲话立意深远、振聋发聩,既切中时弊,也击中要害。试想,如果听任鉴定机构匍匐于金钱,鉴定师附庸于铜臭,市场交易充斥假货赝品,还有什么公平、正义、秩序、诚信可言?严峻的现实情况表明,鉴定市场的乱象,不仅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秩序,影响了我国艺术品行业的国际形象和声誉,而且与我国建设“文化强国”、“质量强国”发展战略格格不入,更与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背离。[10:16]

  [魏传忠]:如何有效地遏制艺术品鉴定乱象?我们认为,亟待构建一个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四大质量基础”,即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这其中主要内涵包括:[10:17]

  [魏传忠]:一、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利用现代科学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附着在艺术作品材料深处的多种信息而进行识别。而以经验鉴定为借鉴旨在由经验鉴定提出“大胆设想”,为科技鉴定提供判断参考,实现经验鉴定和科技鉴定的高度融合。[10:17]

  [魏传忠]:二、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标准引领鉴定质量提升,是衡量鉴定质量的尺度和检验质量的依据;计量是控制鉴定质量的基础,是检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手段。而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其意义在于建立对艺术品鉴定质量的信任,有助于维护艺术家和艺术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0:17]

  [魏传忠]:三、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检验检测机构是独立于“卖家”与“买家”之外的“第三方”。要借助认证认可手段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司法等政府部门出台购买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实施办法,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规范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要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开展艺术品鉴证方面的业务。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追溯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艺术品质量的可追溯和艺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10:17]

  [魏传忠]:综上所述,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不仅为破解鉴定市场乱局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也为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一个新路径。为此,建议中央大力推动和扶持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国家质量基础”的支撑作用,借鉴质检部门监管产品质量的模式,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努力把我国艺术品鉴定市场“推向质量时代”。[10:20]

  [何厚铧]:现在请秦和委员发言,郑小燕委员准备。[10:20]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 秦和]:我的发言题目是《着力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民办教育》。[10:20]

  [秦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在增速调整、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攻坚期。两期叠加,给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在经济增速趋缓、财政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经费渠道,激发教育活力,更好满足各方面对公平、优质、多样教育的需求,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办教育面临大好机遇,同时也遭遇“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迈不开步子。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新常态,在战略层面对民办教育定位作出重大调整,对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顶层设计,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制度瓶颈,为民办学校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注入新的动力,使其肩负起提供优质、多样教育的责任。[10:23]

  [秦和]:第一,大胆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无论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具有公共属性,二者是互补关系,各有优势和不足。只要有利于扩大资源、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满足多样化需求,完全可以探索公办民办混合、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过去,我国在办学体制方面进行过探索,但由于担心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乱收费等问题,走了“弯路”甚至“回头路”。允许多种形式所有制和办学体制,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拓展资源,符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方向正确,关键是要完善监管制度和配套措施。[10:23]

  [秦和]:第二,加强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我国有14.8万多所民办教育机构、4000多万民办学校在校生,覆盖从学前到研究生各学段。可以说,民办教育是一个庞大体系,其多样性、复杂性必然导致诉求多元化,只有分类管理,才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国家试图在税收优惠、财政扶持、基金奖励等方面,出台支持民办教育的普惠性政策,但长期面临争议、处于难产状态,重要原因在于单一政策目标与多样化诉求的矛盾难以调和,充分说明“一刀切”的政策方案难以适应民办教育发展需求。必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民办教育的发展需求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分别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支持。[10:23]

  [秦和]:第三,尽快突破教师队伍“瓶颈”。民办学校唯有内涵发展,才能争取新的发展空间。制约内涵发展关键因素是教师。当前,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明显不如公办教师,有的地区在落户、职称评聘等方面对民办学校教师有诸多限制,超过300多万民办学校教职工对未来缺乏稳定预期,同等条件下倾向于在公办学校从教,无形中加大民办学校选聘教师成本。对此已呼吁多年,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国家制度层面始终悬而未决。当前,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户籍制度正加快推进,应把握契机,下决心把这一问题解决到位,在制度上实现突破。[10:26]

  [秦和]:第四,全面落实对非营利性、普惠性民办学校的财政支持。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不仅可以缓解民办学校经费压力,还可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总体上扩大教育资源,最终惠及全社会。通过财政手段,还可以更好地实施宏观管理和调控,引导民办学校按照政府政策意图和方向发展。财政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现阶段要体现针对性、差异性、导向性,重点支持非营利性、普惠性民办学校,加强绩效考核评价,提高经费效益。[10:26]

  [秦和]:第五,构建民办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当前,民办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形成。要引导民办学校确立长远目标,坚持公益性取向,避免追求短期效应。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开展对民办学校的质量评估,改进信息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公开、年度审计等手段,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引导民办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声誉。[10:26]

  [何厚铧]:现在请郑小燕委员发言,王新陆委员准备。[10:27]

  [农工党江西省主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郑小燕]:我的发言题目是《从慢性病分级诊疗入手 缓解城市大医院“战时状态”》。[10:27][郑小燕]:当下,城市社区医院患者就诊量不饱和,而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必须加快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以平抑城市大医院患者就诊的浪潮,解除病人奔波劳累、医生不堪重负之苦,恢复大医院承担疑难重症诊治、培养人才和进行医学科研、教学的功能定位。[10:29]

  [郑小燕]:患者因何病而来?据我们调研,在三甲医院门诊中,半数以上病人是慢性病患者,其中又有一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只需开药维持常规治疗。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在三甲医院门诊中,80%以上就诊病人为慢性病患者,其中30%患者的病情稳定,在社区医院完全能够完成对其疾病的常规治疗和日常监测。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疾病谱骤然巨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目前全国此类患者总数超3亿人,且疾病负担已高达总疾病负担的70%。[10:29]

  [郑小燕]:慢性病的病程长,大多需要终身服药,且多伴有并发症、合并症。控制慢性病发展的主要环节在于日常的监管照顾,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职能所在。仅靠在大医院间断而短暂的就诊,难以实现全病程的有效治疗和规范监测。这种局面如不扭转,未来将出现慢性病并发症的增加而导致医疗费用的“井喷”,一方面给患者带来疾病痛苦,同时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通过以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群众科学有序就医,强化对慢性病诊治的规范管理,既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又可节省医药、医保费用支出,并将大大缓解大医院接诊压力,根本改善看病难的局面,实现“社区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群众愿意去”,为逐步扩大到常见病、多发病进社区,最终实现社区首诊的医疗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建议:[10:30]

  [郑小燕]:一是严格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着力解决城市公立医院“办什么、办在哪、办多少、办多大”的问题,制定慢性病的分级诊疗规范,包括各类医疗机构的诊治范围、程序、标准,细化慢性病目录及临床路径、转诊程序等,明确慢性病在基层首诊,并开通双向转诊的快捷通道。[10:31]

  [郑小燕]:二是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做好社区医院和城市大医院慢性病医保用药目录的对接,调整医疗服务分级收费价格,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患者数量等预付方式取代按项目的后付方式;将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相互衔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尤其是要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医报销比例,引导慢性病患者合理就诊。[10:31]

  [郑小燕]:三是着重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在城市大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通过大医院派驻全科医生到社区,对基层卫生人员轮训、进修培养等多种方式,尽快培养一批对慢性病具有预防和诊治能力的基层医务人员,全面提升社区医院对慢性病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对慢性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就诊转诊情况、疾病评价实行信息化管理,病人的信息实现在上下级医院之间共享与利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慢性病患者放心、安心到社区医院就诊。[10:32]

  [郑小燕]:四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把多点执业与慢性病分级诊治机制有机衔接,引导大医院医务人员深入基层。保障社区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调动医务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10:32]

  [郑小燕]:保好基本、强实基层,关键在于建好机制,慢性病控制既为“保基本”的核心,也是“强基层”的重点。以慢性病防治为突破口,转变人民群众就医观念,建立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城市大医院“战时状态”定能有所缓解,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将会显著提升。[10:33]

  [何厚铧]:现在请王新陆委员发言,牛有成委员准备。[10:34]

  [农工党山东省主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王新陆]:我的发言题目是《严格防治水污染科学合理水利用》。[10:34]

  [王新陆]:目前,我国水资源承载的生产生活之重负在世界范围内相当罕见。一方面水量趋紧,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左右,京津冀地区人均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500立方米“极度缺水标准”。另一方面水质趋差,全国7大流域近1/3断面水质不达标,在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较差和极差比例接近60%,水污染事件年均发生1700起以上,威胁近3亿人的饮水安全。[10:35]

  [王新陆]:水污染严重与水资源紧缺两大挑战并存,折射出我国水污染防治乏力、用水管水不当、执法司法不严等深层次问题,违反自然规律必然招致大自然的惩罚,水安全的战略性威胁已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因此,水污染防治必须依法有力实施,水资源利用亟待顶层科学设计,水生态安全需要系统全面保障。[10:35]

  [王新陆]:第一,水污染有效防治是水安全保障的生命线。我国水环境已趋整体恶化态势,一些地区已出现水质性缺水,并引发健康危害,保护生命之水源刻不容缓。建议:一是预防为主,控好源头。确保水源涵养区与江河源头等重要水源地零污染,此举应以立法保障和严格执法为主要手段。二是严堵污染物入水口。农业污染源,尤其是畜牧养殖业所致污染必须严控,提升畜牧养殖业发展标准。严控农药使用,节约使用化肥,要统筹规划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与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业污水排放应实现零增长,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零容忍,彻底扭转污染使少数人获益,却让整体受害的局面。三是加强严重污染水体治理,保持一般性水体不退化。以劣五类水体、城市黑臭内河为重点加强污水治理,推广上海市苏州河治理经验,用5至10年时间,实现消除严重污染水体的目标。要加强安全饮用水保障、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地下水及海洋污染防治。[10:35]

  [王新陆]:第二,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是构筑水安全的基础防线。无序过度用水是对自然重要禀赋的任性挥霍,科学合理用水是确保水安全的治本之策。建议:一是以水资源承载力来决定城市和产业发展规模、人口数量,严格划定水资源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二是强化水源战略储备,科学调配水资源,切实用好南水北调工程,把好跨流域调水关。三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科技创新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变为可利用水,加大海水和雨洪水资源利用度,构建现代化水网。四是拧紧水龙头,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节水工程,创建节水型社会,发挥市场机制,实现阶梯水价。[10:37]

  [王新陆]:第三,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并举,深化改革和法治保障并重,以水为先,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10:37]

  [王新陆]:以严控水资源的质与量为杠杆,倒逼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一是建立水资源利用与污染防治的跨部门跨地域协调工作机制,将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计划统筹实施。严格考核地方政府水资源保护责任落实情况,实施水体流域断面达标责任制,推行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二是现有行动计划工程性治水模式逐步向体制管理与法治保障方向过渡,将《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整合完善为一部《清洁水法》。三是以水为先,促进水环保产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充分拉动民生领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如2012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而农村仅为8%,缩小城乡水处理差距任重道远。研究表明,市政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和运营合理投资应占GDP的1.5%。据此测算,我国每年应至少投资8000亿元,而目前仅有1000多亿元,如果能够充分挖掘产业潜力,将在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10:39]

  [王新陆]:中华民族有爱水、治水、管水、保水的优良传统,民族复兴、永续发展必须写好水文章!让我们共同努力,依法治水,确保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以美丽中国支撑起健康中国,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39]

  [何厚铧]:现在请牛有成委员发言,刘慕仁委员准备。[10:40]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牛有成]:我的发言题目是《二十四节气告诉了我们什么》。[10:41]

  [牛有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8个字说明了12个月,表述了365天,相传了2000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这么精确?为什么这么精炼?因为它是大众的文化,是民族的智慧,是实践着的真理,不仅规范了我们的行为,而且启迪了我们的思想。[10:41]

  [牛有成]:一、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发展要讲节奏。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讲究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说的是谷雨节喜雨,土壤湿润,气候回暖,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讲的是时机,核心是成本。发展要讲循环。农耕文化强调种植与养殖互补、生产与生活互动,体现的是循环,验证的是法则。说到这,我想起一个现象:从我记事起,喜鹊就是一身黑白相间的羽毛,在树上搭个窝生活着。而我们呢,50年过去了,棉袄变成羽绒服、平房换成楼房。奇怪的是,喜鹊就地取材搭的窝八九级风也吹不掉,而我们用新材料做的广告牌遇七八级风就开始砸车。这究竟是为什么?按适者生存而言,和地球说再见的不一定是喜鹊。[10:42]

  [牛有成]:二、不容忽视的“第三只手”。二十四节气讲的是天,说的是地,记录的是自然。古人依二十四节气安排生产生活,实质就是主观适应客观。工业文明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学会运用两只手,便萌生了人定胜天。实际上在发展中,只凭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还不够,要想可持续,必须注意“第三只手”——大自然之手,即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因为忽视“第三只手”,大自然已亮起了红灯:全球每年有3亿亩土地退化不能生长谷物,我国水土流失已达356万平方公里……今天大自然用雾霾敲响了警钟,再熟视无睹,明天的警钟会是什么呢?200多年的历史使我们学会了运用“两只手”,2000多年的文化告诉我们还有“第三只手”。事实也证明,经济总量不仅取决于市场能量,依托于政府力量,更受制于生态容量。生态虽然决定不了增长速度,但能控制增长长度。因为容量决定总量,这是铁律。[10:43]

  [牛有成]:三、不能丢掉的民族精神。一是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农耕时代,靠天吃饭,就要掌握气象、适应气候。在工具极为有限的条件下,靠双脚追踪候鸟、凭双眼观察作物,困难重重,但先人们不屈不挠,一代又一代反复观测、完善,终于总结出天地呼应、人物相宜、时空顺畅的二十四节气。二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二十四节气“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联想到大数据,二十四节气堪称鼻祖,2000年前就能预测未来。大家都有感受,立春一近,天气转暖;秋分一过,白天变短;冬至一到,昼夜时间逐渐相反。谁掌握了二十四节气,谁就可以“草船借箭”。这不是算命、也不是演义,这是精益求精的结果。三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我们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是谁总结的,只知它是无数人的集体智慧结晶,而这恰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功成不必在我。正因这种奉献精神,才有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10:44]

  [牛有成]:为此,建议:一是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整合部门职能,特别是要吸纳综合经济部门参与,系统挖掘传统文化在思想、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价值。二是开发利用好大数据。制定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打破部门分割,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三是严格生态红线管理制度。绘制“生态资源现状图”和自然资产负债表,摸清资源底数,搞好生态规划,发挥好生态的控制性作用。[10:45]

  [何厚铧]:现在请刘慕仁委员发言。[10:45]

  [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广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刘慕仁]:我的发言题目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10:46]

  [刘慕仁]: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逐年攀升,世代依附于土地生存的失地农民转移到了城市。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至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面积为4500万亩。按照每征收1亩土地伴随1.5个失地农民计算,届时将增加6750万失地农民。据国土资源部年度统计公报,2010—2012年的三年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已达到1086.45万亩。[10:46]

  [刘慕仁]:因征地引发的上访、冲突和群体性事件呈逐年上升之势。从国家信访局2013年11月公布的情况看,因农村征地而造成的信访已经成为群众信访中的三大突出问题之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为此建议:[10:47]

  [刘慕仁]:一、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被征土地价格评估制度。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标准按“农业产值倍数”计算。这种计算方法考虑的是往年的农业产出价值,而忽视了土地天然的社会保障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土地在城镇化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区位优势和改变用途后的价值上涨。这种补偿方法不是建立在市场价值基础上的,没有让农民参与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在征地补偿标准低、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难以保障。因此,应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被征土地价格评估制度。改革现行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补偿方法,重点考虑土地区位、人均耕地数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以及土地的未来预期收益,由独立的市场中介机构对被征土地价值进行评估,确保征地后失地农民不降低原有生活标准并能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10:48]

  [刘慕仁]:二、充分保障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相关权利。虽然《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土地征收设置了基本程序,但这个程序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突出表现是公告的滞后。村民不能在事前了解征地情况,无法表达利益诉求并参与决策。为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必须进一步规范土地征收的程序,尤其是要完善征地流程中的公告制度,变事后公示为事前公示,在拟征地方案批准前、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前均增加公示环节。如对公告方案有异议,应及时召开听证会,听取失地农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根据听证会的结果对方案进行协商或修改,确保失地农民充分了解征地细节、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充分实施监督权。[10:50]

  [刘慕仁]:三、推动失地农民逐步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条件的社会保障是失地农民得以在城市生存,并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制度基础。因此,要着力改变目前各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乏或社会保障标准过低等问题,推动失地农民逐步纳入城镇居民社保体系。一是建立保障范围的梯度推进机制,将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作为首要保障,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直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二是建立保障水平的梯度提升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三是建立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机制,如包括土地有偿使用收益、土地征收时的农民安置补助费、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个人缴纳等渠道。[10:51]

  [刘慕仁]:四、推动安置社区建设。安置社区是失地农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失地农民的社会重构依赖于安置社区的建设。由于安置社区的居委会来自于原来的村委会,其管理方式容易沿袭传统,保持农村的风俗习惯。因此,基层政府要推动安置社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如开展居民课堂、才艺体育、文化宣传等活动,开辟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服务站等场所,创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归属感,从而逐渐消除农村文化的烙印,主动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10:52]

  [何厚铧]:今天上午的大会发言进行完毕,现在休会。[10:53]

本文导航
首页经济金融公司政经世界观点文化博客图片《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视频English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取消
发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