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第五届财新峰会

周其仁: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

2014年12月19日 23:11
T中
改革是否具有穿透力对中国改革命运十分重要,学者的研究,媒体的报道,都有助于增强改革穿透力

  【财新网】(记者 杜珂)12月19日,在第五届财新峰会“新常态 新改革”晚宴环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发表主题演讲“大国改革的穿透问题”时提出,改革是否具有穿透力对中国改革命运十分重要。要增强改革的穿透力,改革的目标要清晰、简单,要适当减少对于改革决定和改革目标的各种各样的解读,应该拿实践的经验来解读,同时要讲究一些节点,修法去除硬障碍。在这一过程中,学者的研究,媒体的报道,都有助于增强改革穿透力。

  周其仁说,大国的改革有其特殊性,大、层次多、发展不平衡,形成改革共识不容易,形成的共识、做出的决定要贯彻更不容易。所以,“研究大国的改革非常重要的就是把形成的改革共识最后变成实际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穿透”。

  在周其仁看来,把好不容易做的正确决定贯彻到大国的方方面面是很大的挑战,“从顶层到底层,千山万水,底层的问题、底层的经验,底层的奋斗要传递到顶层去,路途恐怕更长,千山万水还要加上万水千山”。

  这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决定做出之后,如何把这些正确的决定有效地双向穿透下去,将顶层的决定穿透到底层来,将底层的实际情况,底层创造的经验穿透到上层,对中国改革命运十分重要。

  而要增加中国大国改革的穿透力,在周其仁看来,首先是要改革的目标非常清晰,非常简单,在经济方面,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在政治方面,就是民主与法治,把必不可少的权力放到笼子里,放到法治的轨道上。在社会方面,就是动员更多的社会成员来参与社会治理,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市场、民主、法治这些足够简单的东西。中国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东西都很简单。复杂的东西很难有穿透力。”周其仁说,不能把任何改变都叫做改革,尤其不能来来回回的改,改革要明确方向,方向要足够的简单,剩下的问题就是要坚持,穿透力才能强。

  在周其仁看来,要增加大国改革的穿透力,还要适当减少对于改革决定和改革目标的各种各样的解读。周其仁发现,现在有些解说,有些解读,加进了很多部门的观念上的有问题的东西,就和原来的不一样了。以土地制度改革而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通过的改革方案,就是三条底线,同时鼓励地方更加多样的探索、实践和创造。但是,周其仁发现,在有些解读当中,只剩底线,鼓励多方面创造的意思就没有了。“如果把底线变成一个封闭的圈,只能在这个圈里行动,这个改革就很难完成它本来应该完成的使命”。

  周其仁提出,要适度减少解读,尤其不能有一些部门,一些既得利益,利用解读的过程把原来很正确、清楚、明白的决定,变成一个带有混杂的信息,一个含糊的东西,这就不利于大国改革穿透到底层。

  解读中央的决定,应该拿实践的经验来解读。因为,决定到底能不能贯彻下去?贯彻的时候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增加改革穿透力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周其仁的研究和观察看,这方面是薄弱的,“中央的决定现在来来回回讲了很多,底层有哪些行动发生、这些发生的行为哪些可以运用于普遍的经验、哪些是有一些缺陷的、哪些是有误差的,这些东西要提上日程”。周其仁以1999年一则反行政垄断的例子举证说,当年的网上语音通话被主管部门认定为违背了国家通讯法,结果没收了财产抓了人。而福州中院审理案子时判定主管部门错了,因为是在用一个法律原来没有禁止的行为制裁了一个创新活动。“这个案例如果能够传递到顶层,用顶层的政治力量给予支持,反垄断也好,增加市场竞争也好,按照统一的游戏规则来竞争、分配利益也好,都会取得很大的进展,增加很多穿透”。

  “中国的大国穿透力要讲究一些节点。”周其仁还提出,利用这些结点站住新的体制,突破原来的体制,“比如上海自贸区,现在就是将它的经验扩大到天津和深圳,这个就有穿透力。当然,金融改革放到陆家嘴的放射力会大,对长江三角洲,包括对亚洲的一部分,它就可能产生放射力,这也是增加中国改革穿透力的一个方面”。

  增加中国改革的穿透力,还要把一些硬障碍去掉。周其仁说,要去掉现有的法律法规当中明显跟三中全会的精神相冲突的部分。“希望2015年的两会提出修法的目录单和时间表,因为一些法律关键的条款不修订,底层的创新没有办法做,一做就违反。”

  在周其仁看来,学者的研究,媒体的报道,都有助于增强大国穿透力。当然,未来的事情总是不完全知道的,但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努力放进去,在增加大国的穿透力方面起到一点点作用”。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周其仁说,不好说,但是,“万一有点影响哪?我们愿意为此而努力”。■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财新网

推荐
首页经济金融公司政经世界观点文化博客图片《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视频English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取消
发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