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如何对趋利性执法说不|两高报告解读

文|财新 张一川
2025年03月08日 13:36
2024年最高法院再审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46件72人,改判13人无罪;最高检察院督办的31件重点案件,撤案7件,不起诉8件,督促解除查扣冻资金61亿元
北京市东城区,最高人民检察院。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治理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再写入“两高”工作报告。图:IC photo

  【财新网】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治理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再写入“两高”工作报告。3月8日,最高法院院长张军、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均将此作为2024年一项重点工作回顾。

  近年来,办案机关长途跨省抓捕,以执法办案为名,谋取经济利益、违规罚没财物,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民间将其形容为“远洋捕捞”。多位学者告诉财新,罚没收入为趋利执法提供了动机,互联网犯罪颠覆了传统管辖规则,则为“远洋捕捞”提供了可能。在具体案件中,个别办案机关还可能不甄别区分涉案财物和合法财产,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详见财新周刊封面报道:《趋利执法求治》)

责任编辑:王逸吟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