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观今: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金融?
11月09日 14:30-16:30中国古代信用货币的发展为经济金融政策研究提供了经典案例。从宋朝开始使用纸币,再到明朝隐含确立银本位制度,以及英国的金本位制度,再到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组建等,金融发展与治理不断得到完善。但货币滥发和通货膨胀——一直是货币金融领域研究的核心。比较金本位和银本位制度,对今日中国有什么启示?如何为货币建立现代发行规则和约束,从制度上尽可能避免货币超发的问题?洞察历史,历朝历代的货币制度、财政状况往往决定了政权的荣辱兴衰,金融与财政工具应该如何协同配合?金银存量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实力和财富积累,纵观古代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变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如何走?
议题报道
易纲谈纸币的诞生、银本位制和明中期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大图景
文|财新 于海荣 11月14日 17:32如果把我国过去500年国际收支联系起来考察,明朝白银是如何流入的,鸦片战争以后是如何流出的,改革开放以后国际贸易的硬通货是怎样流向中国的,可以使我们对历史大的图像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人民大学何平:东西方纸币发展道路有何不同?
文|财新 于海荣 11月17日 09:26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