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陈玲

陈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 决策理论与政策过程 科技与产业创新政策

  开设课程:博士生必修课《公共政策II》;博士生基础课《质性研究II》;博士生选修课《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前沿》;硕士生及MPA必修课《公共政策分析》

  1.个人履历

  1A.教育经历:

  2001.9-2005.6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 管理学博士

  1998.9-2001.6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法学硕士

  1994.9-1998.6 清华大学中文系(科技传播方向) 文学士

  1B.工作经历:

  2017.11-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导

  2010.12-2017.10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副教授

  2008.10-2010.1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2005.7-2008.9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1C.学术兼职:

  2005.7-2017.7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

  2005.7-2017.7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 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

  2005.7-2017.7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兼职研究员

  2011.5-2012.4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 访问学者

  2009.7 法国格勒诺贝尔经济管理学院 访问教授

  2. 发表情况

  英文论文

  1. Chen, Ling; Yang, Wenhui(2019),R&D tax credits and fir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年2019,卷146,页233-241

  2. Chen, L.,Naughton, B. (2017). A Dynamic China Model: The Co-Evolution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6 (103): 18-34.

  3. Chen, L., Naughton, B. (2016). An Institutionalized Policy-making Mechanism: China’s Return to Techno-Industrial Policy, Research Policy, 45 (10): 2138-2152.

  4. Yang, W.H., Chen, L. (2016). Political Capit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Evidence from Elite College Admissions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 (2): 194-213.

  5. Xue, L., Chen, L. (2014). “China”, Currie-Alder, B., Kanbur, R., Malone, D. M., & Medhora, R. (Ed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deas, experience, and prospec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551-666.

  6. Chi, Cheryl S.F., Chen, L. (2012). The Sources of Divergent Practices in China's Nuclear Power Sector, Energy Policy, 48(9): 348-357.

  7. Chen, L., Xue, L. (2010).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18(6): 109-126.

  8. Chen, L., Zhang, G. (2008). China: How One Child Was Deemed Enough. Nature, Vol. 454: pp403-404.

  9. Chen, L.(2008). Bureaucratic System and Negotiation Network: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at 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 CHINA. Paris: OECD Press, pp595-611.

  10. Ferrantino, Michael J., Koopman, Robert, Wang, Zhi, Yinug, Falan, Chen, L., Qu, Fengjie and Wang, Haifeng,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al Reconciliation of Trade in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s: The Cas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y 2008).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1132748

  中文论文

  11. 陈玲、付宇航:《象征性优先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一个基于改革史的探索性研究》,《比较》,待发表。

  12. 陈玲、李鑫、孙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标体系》,《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已接收,待发表。

  13. 陈玲、王晓飞、关婷、薛冰:《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从内部转型到外部赋能》,《科研管理》已接收,待发表。

  14. 陈玲*、孔文豪. 信任、制度化与科学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决策中的专家参与[J].政治学研究. 2022(4):120-132.

  15. 布和础鲁,陈玲*.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结构与创新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2022(9):55-63.

  16. 陈玲. 信息,规则与自由裁量权:不确定性下的公共决策[J]. 社会科学, 2022(6):94-105.

  17. 陈玲, 孙晋, 薛澜. 算法公平与算法治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J]. 中国改革, 2022(3):5.

  18. 陈玲. 数字信任和技术秩序:重塑智能时代的信任[J]. 装饰, 2022(1):22-25.

  19. 陈玲*,孙君,李鑫. 评估数字经济:理论视角与框架构建[J]. 电子政务,2022(3):39-53. DOI:10.16582/j.cnki.dzzw.2022.03.004.

  20. 李鑫,陈玲*. 新兴产业的协作治理何以达成?——以共享单车停放管理为例[J]. 电子政务,2022(7):113-124.

  21. 布和础鲁,陈玲*.数字时代的产业政策: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1(09):31-41.DOI:10.13580/j.cnki.fstc.2021.09.005.

  22. 谢孟希,陈玲*.运动式治理降低环境信息公开质量?——实证依据与理论解释[J].公共管理评论,2021,3(02):86-104.

  23. [1]杨越,陈玲,薛澜.中国蓝碳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策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9):92-103.

  24. 薛澜,杨越,陈玲,董煜,黄海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法的策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12月,第30卷,第1-7页。

  25. 杨越,李瑶,陈玲*:《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文化保护的创新思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12月,第30卷第12期,第8-16页。

  26. 杨越,陈玲,薛澜:《寻找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体系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10月,第30卷,第10期,第45-52页。

  27. 王仁和,李兆辰,韩天明,陈玲*:《平台经济的敏捷监管模式——以网约车行业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10期,总第294期,第84-92页。

  28. 陈玲:《产业政策决策如何迎面“深度不确定性”》,《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2期,第70-76页。

  29. 陈玲,杨文辉:《研发税收抵扣的分配机制和政策效果》,《科研管理》,2017年第38卷第7期,第37-43页。

  30. 蒋凌飞,罗婧,陈玲:《地方政府决策的社会合法性建构——基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案例研究》,《公共管理评论》,2016年第23卷第三期,第51-68页。

  31. 薛澜, 陈玲, 王刚波,蒋凌飞:《中美产业创新能力比较:基于对IC产业的专家调查》,《科研管理》,2016年第37卷第4期,第1-8页。

  32. 陈玲,杨文辉:《政府研发补贴会促进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34卷第3期,第470-479页。

  33. 陈玲,李利利:《政府决策与邻避运动:公共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触发机制与改进方向》,《公共行政评论》,2016年第1期,第26-38页。

  34. 陈玲:《中国高层领导小组的运作机制及其演化》, 俞可平等 主编,《中共的治理与适应:比较的视野》,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9月,第20-47页。

  35.陈玲,杨文辉:《制度化、分权化和适应性治理: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三大流派及其理论创新》,郑永年、莫道明、刘骥主编,《改革:困境与出路》,东方出版社,2015年9月,第229-261页。

  36. 杨文辉,陈玲:《社区自治的信任关系和制度基础:以北京YF小区为例》,《公共管理评论》,2015年5月,第18卷,第3-16页。

  37. 薛澜,林泽梁,梁正,陈玲,周源,王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5期,18-26页.

  38. 赵静,陈玲*,薛澜:《地方政府的角色原型、利益选择和行为差异:一项基于政策过程研究的地方政府理论》,《管理世界》,2013年第2期,第90-106页。 【通讯作者】

  39. 陈玲,薛澜:《“执行软约束”是如何产生的?——揭开中国核电迷局背后的政策博弈》,《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2期,第134-147页。

  40. 陈玲,林泽梁,薛澜:《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动机与策略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9月,第50-56页。

  41. 陈玲,薛澜,赵静,林泽梁:《后常态科学下的公共政策决策:以转基因水稻审批过程为例》,《科学学研究》,第28卷第9期,第1282-1289页。【此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23期(总第467期)转载,第139-141页。】

  42. 陈玲,赵静,薛澜:《择优还是折衷?——转型期中国政策过程的一个解释框架和共识决策模型》,《管理世界》,2010年第8期,第59-72页。【此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12月号转载,题为《如何达成共识:中国政策形成的过程与方式》,第106-107页。】

  43. 薛澜,陈玲:《制度惯性与政策扭曲:实践科学发展观面临的制度转轨挑战》,《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8期,第7-9页。

  44. 陈玲,王晓丹,赵静:《发展型政府:地方政府转型的过渡态——基于沪、苏、锡的海归创业政策案例调研》,《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七卷,第3期,第47-51页。

  45. 陈玲,薛澜:《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产业升级: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第36-46页。

  46. 陈玲:《集成电路产业与相关服务业研究》(书章),见:李善同,高传胜 编著.《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 上海三联书店, 2008年11月,上海.

  47. 陈玲:《官僚体系与协商网络:中国政策过程的理论建构与案例研究》,《公共管理评论》,2006年第5卷,第46-62页。

  48. 薛澜、陈玲:《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西方学者的视角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第99-103页。

  49. 陈玲:《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模型与实证》,《公共管理学报》,第2卷第2期,2005年5月,第87-91页。

  50. 陈玲,苏竣,茅炫:《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研究》,《科学学研究》, 2004年第6期,第583-588页。

  51. 薛澜,陈玲,董秀海,喻彤钰,王本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AAU提供的参照与借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24卷第3期,2003年6月,第18-32页。

  52. 苏竣,陈玲:《政府介入战略技术联盟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第144期, 2002年12月,第114-118页。

  53. 林淼,苏竣,张雅娴,陈玲:《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科学学研究》,第19卷第四期, 2001年12月, 第28-31页。

  54. 冯彩莉,陈玲:《WTO与绿色贸易壁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21卷,2000年第11期,第31-33页。

  专著

  55. 陈玲 著. 《制度、精英与共识:寻求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框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北京.

  研究报告和公共媒体

  56.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0、2021、2022,中关村论坛、Nature官网发布。

  57. 陈玲:《汇聚全球资源创新发展》,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第18版。

  3. 研究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市场导向的创新体系中政府作用边界、机制与优化》,项目负责人,2019-2021年;

  2.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培育研究》,项目负责人,2020-2022年;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风险评估、决策支持和响应机制》,子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 2020.4-2021.4;

  4.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课题《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2020》,项目负责人,2020年;

  5. 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结构性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项目负责人,起止时间 2020年8-12月;

  6. 盖茨基金会《中国公共卫生治理和服务供应体系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案例》,主要参加人,起止时间 2020.4-2022.4;

  7. 美国环保协会《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立法研究》,项目协调人,起止时间2020.8-12;

  8.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优势的实现机制研究》,一般参加人,起止时间2020.4-2022.4;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信息与自由裁量:我国公共决策机制的理想模式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决策研究》,项目负责人,2015 2018年;

  10.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若干领域政策实践的中国公共决策模式及其现代化路径研究》(项目号:71233005),子课题负责人,2013-2017年;

  11. 中美合作研究项目《中美产业创新能力的专家调查》;主要参加人,2012-2015年.

  12. 北京市青年英才项目《中国政策过程研究》,项目负责人,2013-2015年;

  13. 国资委委托课题《国企改革几个重点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014年;

  14. 科技部《改进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式》,项目负责人,2013年;

  15. 能源基金会《中美新能源产业的创新系统和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2012-2013年;

  16.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信息化引领经济转型的研究》,项目负责人,2013-2014年;

  17. 科技部《若干重大创新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年;

  18.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实证研究和优化理论》,项目负责人,2007-2010年。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与应对政策研究》,一般参加人,2014年;

  20. 中国工程院,《“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规划组》, 一般参加人,2014-2015;

  21.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技术示范与政策试验: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的政府作用研究》,一般参加人,2014年;

  22.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研究》,主要参加人,2014年;

  23.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主要参加人,2014年;

  24.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研究》(项目号:2012Z11142), 主要参加人,2013年;

  25.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重点课题《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主要参加人,2013年;

  26. 中国、欧盟与印度的合作项目《气候变化减缓的技术路径:电动汽车产业研究》,一般参加人,2011-2013年;

  27. 清华大学985专项《低碳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一般参加人,2010年。■

嘉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