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解读2017政府工作报告】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上调

2017年03月05日 11:14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将上涨,李克强将此列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学者解读,博士研究生为中国的科研创新作出贡献,应该“用学者的待遇对待”,解决其生活后顾之忧
“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被写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视觉中国

  【财新网】(记者 陈少远 实习记者 吴迪)“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被写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等科研人员挂心的这件事在决策视野有了回音。

  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应该再次提高研究生补助金了。”在1月1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的一场面向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座谈会上,施一公提出上述意见。

  “你有钱不给学生,你拿它干什么用?”李克强当场作出回应。

  目前,中国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

  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则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000元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所需资金。

  据中青报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研究生,读研时享受的国家助学金是同类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75%,即使八十年代的研究生,他们领取的国家助学金也能达到同级别公务员工资50%左右,“远高于目前流行的标准”。

  “这是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有利于培养科研后备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告诉财新记者,对博士研究生“提薪”此前有过不少呼声,约在五年前,中国国内各高校对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有过一次普遍上调。

  “这涉及到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认定问题。”周光礼认为,

  博士研究生为国家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应该“用学者的待遇对待”。

  周光礼曾做过调查,中国绝大部分高校的科研项目,尤其是横向项目,基本上是博士生完成的,“在有很多纵向项目上,博士生作出的贡献也特别大”。

  “现在很多学校,对博士生的学术要求超过对教师的要求,博士生的压力也是空前的。”周光礼认为,博士研究生做出的贡献实际上已是一个准学者的贡献,“不按照员工工资的100%发,也应该落实70%到80%”。

  普通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近年一直被关注。在科研界,科研经费应更多向“人力”倾斜的观点不乏拥趸。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在接受《科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博士生已成为科研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政策不允许用科研经费支付博士生的津贴,导致不少经费用途是见物不见人,“可以买一大堆仪器设备,但不能支付人员费用”。

  “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潜心做学术。”周光礼表示。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张柘
两会一线
2017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