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峰会
报道

陈德霖:政府果断救市和适时退市同样重要

2015年11月06日 15:15 来源于 财新网
妥善安排好救市退出机制,有利于恢复国内外对内地市场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信心
对话陈德霖。陈玮曦/财新见习记者

  【财新网】(记者 杨刚)“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入市成功只能说是成功的一半,另外一半是如何顺利退市。”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今日(11月6日)举行的“第六届财新峰会”上,回忆起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坐镇金管局主导救市的经验时谈到,香港彼时的救市行动是港府在市场失灵危局下的非常之举,在救市后,政府应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全身而退,使股市回归市场。

  “17个年头过去了,香港仍然是一个非常自由、开放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对这一点,已经很少有会抱着丝毫怀疑的态度,归根到底是我们以行动和事实证明,当时入市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陈德霖在总结香港救市的成功经验时谈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国际投机资本的持续攻击下,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货币纷纷失守。香港的形势急转直下,恒生指数在一年内,从16000点的高位跌破6600点。

  “当时在国际金融大鳄的操纵下,香港金融面临崩溃,香港特区政府当年别无选择,只能入市。”陈德霖回忆指出,金管局的入市行动是香港力保货币和金融系统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一场生死存亡,没有硝烟的金融战役。

  香港政府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指示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大量购入优质蓝筹股票,最终成功击退国际炒家,但付出的代价是用1181亿港元买入了33只港股,占当年总市值的7%。

  然而在陈德霖看来,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应该果断入市,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给予市场信心。而当市场恢复常态后,政府的存在实际上将损害投资者对于香港金融体系的信心。“当时港府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金管局购入的大量港股回归市场,而又不影响市场的稳定。”

  此后,在陈德霖的主导下,港府决定逐步有序出售股票,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影响。1998年10月,港府成立了外汇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在选择沽售方案时,港府选择了一个对股票市场造成最少影响的折中方案。最终,以交易所买卖基金为结构的盈富基金(02800.HK)于1999年11月成立,成为港府沽售计划的第一步。

  盈富基金在公开发售的一年后便基本“回本”。自公开发售后的一年内,大约有 1404亿港元的恒生指数成分股,通过盈富基金的持续发售机制回流市场。到2002年10月15日,最后一批待沽单位完成认购时,加上过去期内收取的股息及其他收入,盈富基金共套回资金约1649亿港元。

  陈德霖指出,救市结束后,金管局立即向市场做出两项承诺:第一,入市只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行动,金管局会尽快让股票回归市场。第二,在持有港股的过程中特区政府和金管局不会运用股权去影响上市公司的日常商业运作,因为我们完全尊重和接受在市场经济支柱下,政府和私营机构的明确分工。

  “我记得,当时我和金管局同事要不断在国际论坛和各种场合解释我们入市的理由和尽快退市的意图。”陈德霖回忆道。

  而针对中国政府自今年6月以来的救市计划,他指出,只要中央政府能够在市场恢复稳定的情况下尽早安排好妥善的退出机制,并且继续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包括资本政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就可以有效恢复和巩固国内、国外人士对内地市场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信心。

责任编辑:李箐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视频
报道
http://videocache1.caing.com/2012/100765312.mp4

【回顾】梯若尔:中国可从法国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