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蔡继明代表议案:特大城市不应控人

2015年03月03日 13:00 来源于 财新网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批驳“特大城市严控人口”的思路,认为出行难,水资源匮乏等“城市病”不能简单归咎于人口过多,应摈弃人口总量控制的旧思维

  【财新网】(记者 周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在即,而北京人口控制也正层层加码,“教育控人”,“以水控人”轮番上阵,引发公众忧虑。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则在昨日一次座谈会上对财新记者批评了特大城市控制人口的思路。

  他提出议案称,北京具备三千万人口的承载力,应摈弃人口总量控制的旧思路,放开对大城市发展的限制。

  蔡继明称,其注意到有数百名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应届毕业生仅仅因为年龄问题而无法落户北京,被央企解除合同。有关部门官员动辄提出控制人口总量,北京,上海都在进行控人措施。

  蔡继明认为,中国超过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一共只有北上广深这四个,全世界则有25个以上,按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来看,中国超大城市还是少了。而从规模上看,与3300万人口的东京相比,北京才2100万,“所以中国的超大城市不是多了,是少了,不是大了,是小了。”

  蔡继明认为,北京当前的问题不是人口总量的问题。首先,从面积来看,北京比东京多出两千平方公里,但人口少很多。其次,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北京地区产值占整个GDP比例,除以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是2点几,还没有达到1。通常来说,经济承载力上看,如果达到1的话,表明人口大体达到平衡,既不进入也不流出。现在看大东京和首尔,人口增长越来越慢,基本接近1了。所以,北京从经济承载力来看,三千万没问题。

  在不久前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主要官员提出要“以水控人”。对此,蔡继明认为,官方把水资源视为最重要的天花板,以此来限制人口的思路有误。理由是:第一,南水北调已经进京了,还有二期工程还会扩大;第二,中国对污水“灰水”的利用比例还有大大提高的空间;第三,雨水收集利用的比例还非常小;第四,中国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第五,海水淡化存在想象的空间。此外,还可以调整水价。因此,蔡继明与其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认为,“北京就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来说,三千万也没问题。”

  “当务之急不是控制人口总量,而是进行人口结构调整,”蔡继明表示,不少人认为北京人口密度高,但并不是整个城区的密度都高,人口集中在少数几个中心,而全市建成区范围内,人口密度只相当于香港的四分之一和上海的二分之一。因此,应该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向城市外围疏解。

  第二,对于“出行难”的问题,首先应大力解决居住和工作地点严重分离的问题,有的地方是“睡城”,白天则是空城,带来不必要的交通出行和拥堵;第三,应大力发展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北京堵车问题根源在于轨道交通的利用比重太少,现有里程和出行分担率都远远低于东京,再加上城市规划不合理,因此,解决问题应着眼于此。

  蔡继明不认同官方文件中“严控大城市人口”的思路,他认为,北京、上海聚集了大量优质资源,理应承载更多人口,应该放开对大城市发展的限制,大城市人口增加有其客观规律,全世界都如此,人越集中越好,人口密度越高,集聚力、辐射力越强,没有必要人为控制大城市发展。

  “中国五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才15个,都发展成千万人口城市没什么不好。”蔡继明如是说。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