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峰会综述】医疗:自下而上促变革

2014年12月19日 17:24 来源于 财新网
与会嘉宾就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变革的年代所带来的挑战展开了讨论

  【财新网】(记者 任波)评价医疗卫生制度的优劣,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标准。无论答案如何,改革都是永恒的主题,进步是不变的目标。从60多年前只有36岁的平均预期寿命到如今接近75岁的高峰,技术和制度的不断进步也是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历程。新一轮的医改正是这样起步,如今它的使命远未达成。

  12月19日,“第五届财新峰会:新常态 新改革”在北京开幕,在“医疗:自下而上促变革”一节的讨论中,与会嘉宾就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变革的年代所带来的挑战展开了讨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谈到了中国医疗服务的筹资越来越集中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的供给越来越开放给市场来提供的趋势,他的主旨演讲更集中地分析就中国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刘国恩说,中国目前服务业的比重仅仅占40%,这就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突破点。西方发达国家的比重远高于此。他提到目前中国人的疾病结构发生了转变,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押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体系,不能把眼光都盯在以国有为主导的机构上。

  刘国恩表示,要把以国有医院为中心的体系转型为以社会机构为主体的新的体系,更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丰富医疗服务的可能性。

  丁香园网站创始人李天天发言时率先走下了讲台。他表示对财新“自下而上促变革”的主题非常赞赏,因为他就是这股力量的其中一分子。从创业者的角度,他认为他关注的重点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推动上层制度的革新。

  李天天举例说,美国在医保的支持下,可穿戴设备都已经连接起来,把一个人的健康数据,疾病图谱活化起来,更精确地为个人提供服务。他表示,在中国,人们对新技术的了解还不够。李天天展示了丁香园开发的一些app产品,提出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仍然有制度上的障碍,他给出的答案是先从提供信息服务入手。

  “自下而上,我们促了,上面也动了。”李天天说。李天天提到,今年浙江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开放的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他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变化。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总干事罗点点的发言与众不同。她所介绍的是,人们在技术不断发展、医疗延续生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环境下,人们应该如何看待死亡。

  以符合伦理和法律的形式拒绝过度医疗,让人们在生命走向死亡的最后时刻“不折腾”,不承受过度医疗的痛苦,不过多浪费社会的救助资源,这是罗点点演讲的主旨。她介绍,可以通过“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两个手段来保障人们的“尊严死”。前者就是每个人要通过生前预嘱表达个人拒绝临终时“被过度医疗”的意愿;后者是一种和主流的延命治疗所区别,旨在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资源使用的照料病患的方式。

  “缓和医疗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抑制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良药。”罗点点说。她强调,越发达的国家,接受缓和医疗的程度越高。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罗英就行业分析的角度,预测了中国未来医疗服务和制药市场飞速发展的前景。

  罗英说,2020年,中国会有273个城市的发达程度会达到今天上海的水平,也就意味着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届时,中国的制药市场也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的体量。她表示,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支出大幅增加,巨大的商机也将显现。

  在回答主持人李剑阁提出的“‘未来医院’里有没有医生”这个问题时,阿里巴巴“未来医院”项目负责人刘新坦言,“还没有一个医生”。但他介绍,健康是马云未来要做的一件主要大事。“未来医院”是阿里巴巴携手医院打造的一个服务患者的一个就医平台。

  不过,刘新认为,使三甲医院能够去中心化,让社区医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短期内还很难实现。在病人涌向大医院的同时,挂号难、排队长、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医院布局复杂、流程重复且不清晰、便利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也层出不穷,备受诟病。

  “针对这么多痛点,我们做什么?”刘新介绍,阿里巴巴的计划是,以支付宝钱包为杠杆,借此让患者得以进行预约、缴费等一系列服务,实现在线上优化诊疗路径,实现互联网流程再造,让患者享受到更大的便利。

  春雨掌上医生CTO曾柏毅则介绍了春雨的“轻问诊”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把医生拉到网上来”,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不但通过图文和服务让医生和患者可以直接对话,还可以给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更通过健康数据来连接用户和医生。

  不过,无论是丁香园,还是阿里巴巴,亦或是春雨,目前都并未形成成熟可靠的盈利模式,他们的努力能否彻底打破公立医院对医疗资源的垄断,目前还有待考察,也需要时间。

  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止境,自上而下的政策进展缓慢,自下而上的创新却一波接一波。互联网技术、基因工程、新药研发等诸多变革正在重塑医疗行业,技术的改进与制度碰撞将是持久的热点。而制度和伦理应如何响应新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命题。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康伟平 | 版面编辑:卢玲艳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