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蓝方)十八大前后,舆论对于社会公平的讨论掀起了新的高潮。不少人认为只有实现机会公平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公平。什么才是真正的机会公平?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看来,实现机会公平的前提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给儿童发展创造更公平的环境。
2012年11月17日,在财新峰会“均等机会与社会保障”分论坛上,卢迈强调中国当前亟需推进儿童早期发展计划,并在更高的决策层面推动多部门的协作、整合。
卢迈介绍,根据相关研究数据,父子两代人在收入方面的一致性,丹麦的指数是0.15,美国为0.47,而在中国则是0.6。这意味着“龙生龙、凤生凤”的可能性,在中国超过了60%。
美国方面对家庭社会资本的传递有着更详细的研究。卢迈介绍,一项研究显示,领取救济金的家庭,父母每日和子女交流的词汇量不超过600个,而高收入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交流词汇量超过2000个。由于子女发展机会的缺乏,贫困家庭在收入、知识方面的匮乏将在代际传递。
卢迈强调,中国需要更具体、有效的办法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户籍、教育制度、土地产权问题、社会保障均在议题之中,而儿童早期教育更不可少。
首先在早期儿童营养干预方面。卢迈介绍,有关神经科学的诸多研究都已证明,人的早期发展阶段的营养状况,对于大脑、体格的发育尤其重要。而在城市家庭想方设法购买进口奶粉为孩子补充微量元素之时,农村还常常是大人把馒头嚼碎了喂孩子。
早期教育也已证明其重要性。“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依据的。”卢迈指出,如果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发育达到100%,那么4岁时则达到50%,8岁时达到80%。当前城市家庭对学前教育投入巨大。例如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已经达到了户籍人口6000元、非户籍人口8000元每月,家长依然舍得投资。而农村儿童却根本没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农村儿童,在记忆能力上只是上过幼儿园城市儿童的20%,在语言认知上则仅达到城市儿童的40~60%。
此外,农村儿童生长迟缓也尤其突出。农村儿童的生长迟缓率是城市儿童的4倍,贫困地区儿童又是农村儿童平均水平的两倍。
“同样的机会,摆在未来两个人面前,谁更有机会?能否真正做到公平?”
卢迈认为,儿童早期发展不平等的问题应特别引起社会关注。“现在的农村儿童,将是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是养老的依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已探索与疾控中心合作,向贫困家庭发放成本仅7毛钱的营养包,为婴幼儿补充始终微量元素,效果明显,如接受干预的孩子贫血率下降了40%。早期教育方面,则通过巡回走教的方式,为农村儿童提供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成本仅为每个孩子每年1000元,但接受早教的儿童各方面指标已可达到城市儿童的80~92%。同时营养餐的供应,每天仅需3~5元,可使孩子多长高1.3公分。
这样的早期干预策略,已为中国政府所接受。从2011年开始,农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已开始试点;在2012年10月,向100个贫困县6~24个月的婴幼儿提供营养包的项目试点亦启动。卢迈认为,学前教育的投入还比较慢,可能需要的周期较长。
这一系列政策要落实,卢迈认为有三点需要关注。
其一是在GDP挂帅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能否做长远考虑;
其二是能否认识到贫困儿童的早教、营养等问题,并不仅仅是家庭的事,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其三是如何评估政府投入的收益如何。
卢迈认为,当前中国政府并不差钱,差的是认识和执行力。中国应下定决心实现儿童早期发展计划,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收入分配格局,缩小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