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导读:蚂蚁金服推进国际化的战略,将会怎样改变国际支付格局,抑或是接受国际规则洗礼?

【封面报道·蚂蚁出海】

上篇:蚂蚁出海
财新记者 屈运栩 张宇哲 王琼慧
上篇:蚂蚁出海

   蚂蚁金服国际业务有三大板块,一是“全球收全球付”业务,依托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速卖通,面向海外的全球用户;二是服务于中国人出境游,在国外也能用支付宝,切入与用户生活相关的各个场景;三是普惠金融海外实践,比如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等。
   从地域看,蚂蚁金服在亚洲和欧美的出海战略有所不同。郏航告诉财新记者,在亚洲主要是“技术分享+当地合作伙伴”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当地版支付宝,使这些金融欠发达的新兴市场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快速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针对欧美澳新与日韩泰等中国人出境游热门地,则主要是“跟随出境游客脚步,同时服务当地商户和中国游客”的模式,让中国游客在这些国家不用再兑换外币,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这是因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用户端的需求已经比较好地被满足,商户端的需求还没有满足,商户想把商品和服务卖到更多用户手中。”郏航强调。
   从业务模式看,蚂蚁金服在国际支付市场可分两种模式,一种是境外收单,另一种是海外电子钱包。一位蚂蚁金服人士向财新记者分析,电子钱包要想快速做出规模,必须在当地拿到牌照。“但监管当局要审查业务范围等,要搞明白你的意图,所需时间较长,不如去收购本土公司。”他举例称,支付宝2016年8月拿到首批香港第三方支付的电子钱包牌照,花了五年时间。如果收购本土公司,更加快捷,“投资更受当地欢迎,一是提供资本,二是提供技术能力等,而且牌照也是本土公司的。”<查看全文>

技术分享试验

蚂蚁金服在海外市场复制支付宝,是从印度开始的。

陪华人海外买买买

技术输出之外,海外市场对于蚂蚁金服而言,是巨量的支付场景。蚂蚁金服已经以中国游客旅游目的地为坐标,布局亚洲、欧洲和大洋洲,与当地银行、独立软件供应商(ISV)、支付平台、收单机构等合作,将Alipay接入各类连锁零售、机场等支付场景。

跟着电商出海

跟着中国用户出海,蚂蚁金服得以拓展海外支付场景;而跟着速卖通的电商业务出海,蚂蚁金服同时拓展了用户和场景。

抢食跨境收汇蛋糕

跨境收汇,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最感兴趣的业务,市场现实需求量大,利润丰厚。这也是为何蚂蚁金服要不惜重金高价竞购速汇金(MoneyGram)。然而,跨境收付汇业必然引发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

【封面报道·蚂蚁出海】

下篇:直面挑战
财新记者 张宇哲 霍侃 屈运栩
直面挑战

   过去半个多世纪,国际支付市场一直由VISA、万事达卡等几家国际支付巨头垄断。目前,欧美市场仍是国际卡组织的强势区域,而在银行卡支付基础薄弱的东南亚,包括PayPal在内的各类互联网公司早已入局竞争。蚂蚁金服走出国门,不仅是和国内竞争对手中国银联和微信支付抢夺市场,更面临与国际卡组织、当地支付机构的多头竞争。
    目前看来,蚂蚁金服和微信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更多是争抢用户和场景,双方各有优劣势;跟国际支付巨头的竞争,目前集中于二维码技术标准的竞争;与支付宝策略不同的是,中国银联在这方面的策略是选择与国际支付巨头联手。<查看全文>

海外战场交锋

曾经,银联卡是中国海外非现金消费最重要的支付手段。目前,支付宝在海外市场的目标合作对象多数已和银联合作,而支付宝在海外拓展商户,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对标银联。

如此“野蛮人”

目前看来,国际卡组织坚守的“四方模式”和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三方模式”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反洗钱挑战

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蚂蚁金服一直强调严格执行反洗钱规定。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流程特点,导致其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反洗钱挑战。

专题责任编辑:曹文姣 覃洁

本期封面

蚂蚁出海

相关评论

【封面报道·蚂蚁出海】前言
评论(0) 文| 财新记者 张宇哲 屈运栩 王琼慧 霍侃 2017年05月12日 14:05

蚂蚁金服推进国际化的战略,将会怎样改变国际支付格局,抑或是接受国际规则洗礼?

【编辑絮语·凌华薇】蚂蚁需要监管吗
评论(0) 本期值班主编 凌华薇 2017年03月24日 22:37

它会成为央行监管下的第一家新型金融控股平台吗?

移动支付全球扩张
评论(0) 文丨毛军华 2017年02月17日 21:03

资本的支持加速了移动支付机构的发展

相关报道

个人征信不可先乱后治
评论(0) 文|财新周刊 张宇哲 彭骎骎 2017年04月29日 09:24

新任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表示,“在达不到监管标准的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第三方征信要坚持独立性、公正性、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三大原则

蚂蚁金服高调转型
评论(0) 文|财新周刊 张宇哲 2017年03月24日 20:28

蚂蚁金服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向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平台;监管人士认为,无论如何转型,只要技术用于金融业务,其业务和活动就应该接受金融监管

蚂蚁变大象
评论(0) 文|财新周刊 吴红毓然 2016年04月29日 09:00

时隔十个月,蚂蚁金服完成第二轮融资,市场估值从近450亿美元升至600亿美元;面临趋严的监管环境,其成长空间面临挑战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