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首页 封面报道 相关报道 音频
导读:作为中国环境治理最重要抓手,全国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十年间捷报频传,总体环境质量却每况愈下,问题出在哪里?

封面报道

【封面报道】环境指挥棒为何失灵
财新记者 孔令钰 2015年09月14日
总量

在公众普遍认为中国多数地区空气、水等环境质量不佳的当下,2015年7月28日,环保部公布了一则“喜讯”——

公告称,31个省份和8家央企全部通过2014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下称总量考核或总量控制)。“喜讯”不止于此,经过核实,这“39名考生”在“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期间总体考核的“四项考试”中,也取得了佳绩。

四项考核污染物的总量,较2010年分别下降10.1%、9.8%、12.9%和8.6%,其中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已提前完成“十二五”任务,氨氮接近完成,氮氧化物(NOX)减排也超过序时进度。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目前已过去七个多月,“39名考生”最终全面通过“十二五”考核已没有悬念。

2015年是中国实施总量考核的第十个年头,在“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的考核中,所有“考生”也全部通过。

总量考核,是中央政府对各省和大型国企最重要的环境考核。并且,总量考核也是各省份内部最重要的环境治理考核抓手。毫不夸张,总量考核在近十年充当了中国环境保护“指挥棒”的角色。

上述十年期间,原环保总局升为环保部,该部污染防治司下属的总量办升格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成为环保部实际权力最大的部门之一。 <查看全文>

总量考核五尴尬
财新记者 孔令钰 2015年09月14日
总量

对于总量考核与现实环境质量脱节,连环保部官方都是承认的。

2015年2月份,全国“两会”前夕,在一次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被媒体问及“总量减排的量和空气质量的质的差别怎么理解”,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回答,中国当前排污总量远超环境容量,“‘十一五’以来总量下降的几个百分点,难以带动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根据专家测算,大体上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降30%-50%,我们的环境质量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自2014年末《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公布,由于当时草案仍坚持总量考核的思路,环境学界不少专家就总量控制是否合理持续展开讨论,并表达质疑。<查看全文>

该如何考核中国环境
财新记者 孔令钰 2015年09月14日
考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环保界有过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之争。所谓浓度控制,相当于达标排放。一种思路认为,浓度控制缺乏全局控制能力,“即使每一个污染源都达到了控制标准,整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仍可能严重恶化。”

总量控制则被称为更能真实反映污染物进入环境的实际情况,“把污染物的排放与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合起来。”

1988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国家环保局提出,同时实行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确定了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发展的方向。<查看全文>

相关报道

“水十条”的牙齿在哪儿
评论(0) 文|财新周刊 孔令钰 2015年04月24日 10:47

历时两年、30易其稿的“水十条”面世,目标务实,能否让中国水变清?

晾晒池?排污池!
评论(0) 文|财新周刊 孔令钰 2015年03月06日 09:43

环保部近日重点查处宁蒙陕三省份五家利用晾晒池排污企业。腾格里式排污现象在北方多省“开花”,“零排放”理论和晾晒池排污现象需整体性反思

环境:拐点尚远
评论(0) 财新记者 孔令钰 2015年02月25日 11:10

碳排放拐点已确定,公众自然期待环境拐点。环境领域几位学者均认为,中国距离环境拐点仍路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