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导读:本来说退潮后看谁在裸泳,但来的是海啸,就看谁能活下来了。

封面文章

大资管硬着陆?
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 刘彩萍 丁锋 杨巧伶
大资管硬着陆

  本来说退潮后看谁在裸泳,但来的是海啸,就看谁能活下来了。   

   90万亿元资管市场已成。截至2015年底,银行理财规模已经逾23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逾16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规模逾11万亿元,保险自己发行的资管产品规模为1万多亿元。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38.2万亿元,其中券商及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规模分别都在12万亿元左右。

  当然,数据存在重复累计的嫌疑。自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以来,大量的银行存款转为各类资产管理产品,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仅是银行的通道,每一层的交易结构都伴随一笔可能是虚增的融资规模。

  最后的金主仍是银行,银行的金主则是千千万万毫无风险承受能力的储户。 <查看全文>

银行理财加杠杆入市
1月股市行情持续走低。在证监会于2015年清理场内外配资之后,银行理财通过资管计划入市复苏,万能险则可直接买入二级市场股票。但等待这些资金的,是A股市场的“股灾3.0”。
投贷联动助吹泡沫
投贷联动是2016年银监会提出的重点创新领域,银监会强调针对科创企业进行试点。事实上,投贷联动已成为银行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业务之一,投资范围大幅扩展。
“资金池”怪胎
中国大资管的怪胎,集中体现为资金池。
异化的保险
“银行是资管市场的最大金主,理财资金居多,自营也会有一些。所有市场主体都在抱银行大腿,除了一个机构——就是保险,资金来源有保费。”一位银行人士说。
抢滩MOM和FOF
震荡行情下,FOF和MOM升温,虽然规模不大,但增势明显。
高风险下的“资产荒”
除传统业务外,新兴行业也难以成规模。“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实际上都是园区规划、地产项目。”同时,随汇市波动加剧,其他业务的利润空间收窄。

封面文章

走出分段式监管
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 岳跃
清算日

  资管产品应穿透到基础资产,穿透到实际控制人   

   在资管市场,监管分割、监管竞争,造就了监管套利泛滥的制度土壤。不论是伞形信托,还是如钜盛华一样的投融资平台,均处于银、证、保“三不管”地带,交易结构隐蔽,风险链条较长。   

  对此,有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认为,银行理财的本质是公募基金,转为公募基金后不能直接投资股票,只能投资于其他公募基金,应当发放专门的FOF牌照给商业银行。

  但这不能解决结构化产品的问题。对于类信贷的结构化产品,多位市场人士均认可,资管产品应穿透到基础资产,或者穿透到实际控制人。

  “公募基金是穿透到每只股票的持仓情况,为什么能抓老鼠仓,就是因为能看到仓位变动。”第二是对杠杆率有控制,不能借钱,债基回购是1.4倍, 比如理财杠杆比率最多不超过1∶1,债券不能超过1∶5。”一位银行资管部总经理认为,应对结构化产品有杠杆率限制。 <查看全文>

“各管一段”陷阱
“中国资管市场出现了美国的多头监管格局,监管越做越松,美国法治相对健全,大家都对制度服从。”前述资深监管人士指出,三会监管目标不明确,比起监管市场,更注重发展。
统计“炸药包”
多头监管的现状不但让市场“鲶鱼们”进行着监管套利,更为危险的是各个监管部门完全摸不清“炸药包”的大小,也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专题责任编辑:曹文姣 郭楠

相关报道

股票质押爆仓风险愈演愈烈
评论(0) 记者 曹文姣 2016年01月28日 15:30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拉响警报,被动性抛压和股市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中信兰州分行再曝票据窟窿 涉案金额9.69亿元
评论(0) 记者 韩祎 吴红毓然 2016年01月28日 15:19

多起票据案件曝光后,五大行的票据业务因为自查都停顿了,给市场的流动性带来很大影响,银行间资金异常紧张

票据资金撤离股市影响几何?
评论(0) 记者 岳跃 2016年01月28日 08:40

机构对此有分歧。一方观点认为,票据市场机构急于内部整顿、清理问题,会卖出股票形成抛压,导致恐慌式下跌;另一方观点是,股市中的票据融资规模并不多,不会形成大的抛压,但会从利率和投资者情绪对市场形成负面影响

“无风险”打新基金遭腰斩
评论(0) 记者 张榆 2016年01月27日 09:24

爆仓的“打新基金”加了资金杠杆,且为了监管套利使用了双层投资结构

股权质押濒临警戒线 多家公司紧急停牌
评论(0) 记者 曹文姣 2016年01月27日 07:49

2015年年底2016年年初的这波调整,无论是散户还是上市公司,均遭受重创,股权质押和杠杆增持拉响警报,部分上市公司的定增计划也遭遇“流产”

相关评论

银监高举防风险指挥棒
评论(0) 文|财新周刊 吴红毓然 2016年01月22日 10:10

面临不良双升和利润下滑的双重挑战,在去产能和混业创新的背景下,银行业的挑战是守住风险底线,并探索可“行稳致远”的发展模式

廖岷:上海银行业应防范新型风险
评论(0) 记者 吴红毓然 2016年01月21日 19:28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指出,应注重防范非信贷资产、批发性融资、各类财富管理、跨境投融资业务等风险

保监会重击高现价是对行业的及时纠偏
评论(0) 记者 丁锋 2016年01月21日 16:15

限制高现价产品是对风险的及时管控,也是在关键时刻对保险业的一次纠偏,适时出手总好过听之任之,有利于督促保险公司回归保险本质

视频报道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