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导读:自点到面,自东向西,不良贷款渐次曝光,长痛短痛须作抉择

封面报道

不良贷款腾挪术
财新记者 霍侃 吴红毓然

  不良贷款继续增加。

  自2011年四季度出现反弹至今,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升”态势已经持续整整四年。

  财新记者独家获悉,截至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00多亿元;不良率为2.07%,比年初增加0.43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万亿元,不良率1.76%;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2.8万亿元,占比高达3.91%。 <查看全文>

不良暴露仍在继续
多位银行管理层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不良贷款分布仍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中,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暴露明显,船舶制造不良率逾4.5%,电解铝行业不良率3.4%左右。“企业经营困难严重,还本付息能力减弱,贷款借新还旧的情况也增多了。”一位监管层人士总结称,许多企业通过连环担保获取银行贷款,随着经济下行,“抱团取暖”变为“抱团违约”。
核销不易
面对已经暴露的存量不良贷款,银监会多次要求银行加快核销。上述国有大行江苏分行人士说,过去十年银行的回报丰厚,为防范预期风险,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提高拨备覆盖率,以丰补歉。
AMC批量承接有限
将不良资产打包批量卖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银行的另一个传统处置方法。
借通道出表
传统处置方式面临困境,对于已经出现的不良贷款,为降低不良率,银行有很强的动机“创新”,把不良资产转出表外,各种通道应运而生。
贷款“转化”术
银行往往通过转化、贷款重组、借新还旧等技术操作,让本来预计不良的贷款不出现在不良类中。
警惕“关注类”贷款
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逾期90天的贷款将被计入“关注类”,逾期91天-180天的贷款将被计入“次级类”。虽然监管没有明确对不良类贷款的指标红线,但银行都默认基本线在2%以内。
隐匿的后患
通过把已经暴露的不良贷款假借通道转出,或者把实质上已经出问题的贷款“转化”为正常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或可以继续保持缓慢上升,但由此埋下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不良贷款快速增长

整体银行业不良贷款近2万亿 不良率2%
评论(0) 记者 吴红毓然 2015年11月24日 08:57

截至9月末,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近2万亿,比年初增加5000多亿元;不良贷款率逾2%,比年初增加0.35个百分点

【数字说】不良飙升考验银行业
评论(0) 实习记者 郭佳琰 2015年09月08日 11:06

2015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激增,行业净息差继续收窄

下半年金融维稳
评论(0) 文|财新周刊 吴红毓然 张宇哲 2015年08月07日 12:10

银监会把遏制不良贷款快速上升作为当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首要任务,央行表示将注重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相关观点

银行业者认为不良贷款被低估 不良率升势未见顶
评论(0) 记者 杨巧伶 2015年11月25日 13:15

东方资管通过对商业银行人士问卷调查发现,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升势尚未见顶,多数受访者认为不良贷款率上升还会持续4-6个季度。此外,九成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和真实不良率之间存在偏差

FRM考试主席:风控体系缺失 金融与赌博无异
评论(0) 记者 杨刚 2015年11月18日 09:34

无论金融创新多么迅猛,资本市场如何震动,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透明的风险披露制度应是全球任何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而这恰恰是中国金融企业或缺的

宏观调控的两难
评论(0) 专栏作家 张涛 2015年11月17日 09:43

现在针对经济下行实施的碎片化脉冲式的点式宏观调控以及面对重大市场波动下所有工具一拥而上的应对策略,是不是需要重新反思其政策效果呢

专题责任编辑:曹文姣 康淑 郭楠

本期封面

相关评论

吴卫军:银行利润基础足以对抗不良增加
评论(0) 记者 王力为 2015年09月24日 16:23

如果不良贷款出现,一定让银行计提拨备,即使银行利润下滑也没关系,用正常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应对不良

银行业资产质量年内难现向好拐点
评论(0) 专栏作家 马鲲鹏 2015年09月01日 10:53

银行中报业绩整体符合预期,虽然下半年资产质量恶化情况恐仍将持续,但对业绩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从“资金为王”到“资产为王”
评论(0) 专栏作家 徐寒飞 2015年08月31日 11:05

结合最近20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行为特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已经开始从“资金为王”变为 “资产为王”

视频

往期封面回顾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