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李干杰解读重污染天气成因 回应“一刀切”等问题

2019年03月11日 19:05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李干杰解读称,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及来源基本上搞清楚了,主要受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区域传输三大方面影响
2019年3月11日,北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记者 杨睿)“从3月3日全国政协开幕会召开到今天,北京好像没有几个蓝天”,在3月11日的全国“两会”生态环境部记者会上,一位记者就蓝天保卫战的成效抛出了有些尖锐的问题。“今天天气不错,这也是给我赏光,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了更多底气”,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笑着回应说。

  对于社会公众广泛关心的重污染天气成因,李干杰解读称,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及来源基本上搞清楚了,主要是三大方面:一是污染排放,这是主因和内因。在污染排放中,有四大来源占比90%以上,分别是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PM2.5的组分也基本搞清楚了,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有机物的比重达到70%以上。“来源搞清楚了,组分搞清楚了,也就是主要矛盾清楚了,主攻方向清楚了”,他说。

  第二是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尽管是外因,但这个外因的影响对大气重污染而言还是非常明显、非常大的。专家评估的结果是,年度与年度之间由于气象条件的影响要上下10%。这也意味着同样的污染排放,不同年份气象条件下,有的可能拉高10%,有的可能拉低10%,个别城市可能还会达到15%。另外,容易造成重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也搞清楚了,风速低于两米、湿度大于60%,近地面逆温、混合层高度低于500米,这样的天气极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

  第三是区域传输。在一个传输通道内,比如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这个范围内,相互之间的影响平均约为20%-30%,重污染气象天气发生的时候,会提高15%-20%,即可能达到35%到50%,个别城市可能会达到60%-70%,相互之间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此前在3月5日全国政协举办的首场记者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也曾提到,北京生态环境局2018年曾发布北京PM2.5的源解析结果,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三分之二来自本地排放,三分之一来自外界传输。但在重污染天气期间,55%-70%来自外地。(参见财新网《刘炳江:蓝天保卫战无退路 北京着重移动源治理》)

  李干杰介绍,蓝天保卫战开展以来,总体上进展和成效还是不错的。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已经达到8.1亿千瓦,比例占到80%,“煤改气”“煤改电”,也就是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顺利推进,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在前一年完成将近400万户的基础上,2018年又完成了480余万户。另外,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公路改铁路也推进得不错,铁路运输量同比增加了9.1%。

  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9.3%。三个重点区域改善得更多一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11.8%,长三角是10.2%,汾渭平原是10.8%,北京是12.1%。

  但李干杰也提到,当前蓝天保卫战的形势还非常严峻,要有清醒认识。总结起来有“五个性”非常明显和突出。第一,是思想认识的摇摆性。抓一阵松一阵;第二,是治理任务的艰巨性。攻坚越来越难,骨头越啃越硬,好做的事做得差不多了,后面要做的就是更加难的事;第三,是工作推进的不平衡性。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的好一些,有的差一些;第四,是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与打大仗、硬仗、苦仗相比,包括硬件、软件、人力、装备、思想、能力、作风等各个方面都还有相当的差距。第五,是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影响的不确定性。

  对于近年来国家环保工作的展开,社会上一直存在多种声音。对此,李干杰也对其中的一些说法做出回应。在谈到“一刀切”问题时,李干杰称,生态环境部对于环保执法“一刀切”的态度一直是非常鲜明的,坚决反对、坚决制止、严格禁止。“一刀切”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典型的表现,既影响了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基本权益。“一刀切”在全国而言并不是普遍的,也不是主流,但确实在一些地方、一些时候发生过,并且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监管力度会有所放宽”,李干杰回应称,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坚决制止,因为这完全不符合中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时的困难,就动起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更不能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要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力度和势头,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对于近期时有曝光的环保数据造假问题,李干杰则表示,生态环境部对监测数据造假深恶痛绝。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不能出毛病、出问题。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监测数据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李干杰说:“今天我可以负责任告诉大家,我们的监测数据是真实、准确、全面的”。对扭转监测数据造假,生态环境部采取了“让其不敢”、“让其不能”、“让其不愿”的三方面做法。(参见财新网《干扰环境质量监测事件不断 湖南近日再添两起》、《环境部通报五起监测数据造假案 三人被判刑》)

  李干杰强调,发现检测数据造假问题就会立马查处、严肃查处,并且不是一般的追责问责。现已向社会发布的两个典型案例,一个西安的监测数据造假案,一个是山西临汾监测数据造假案,不仅仅有行政处罚,关键还有刑事处罚。“临汾一个案子,进去了16个人,这在过去大家想都想不到,为了一个监测数据,有16个人受到刑事处罚”,他说。

  在记者会上,其他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也是记者提问的焦点话题。李干杰就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指出,生态环境部2019年主要抓八个方面工作。一是饮水水源地的保护,二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三是“绿盾”相关行动,四是进一步深化“清废行动”,进一步排查和整治沿江的固体废弃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问题。

  除上述四项外,还有四项新工作:一是劣Ⅴ类水体专项整治。长江整个流域540个国控点,还有12个是劣Ⅴ类水体,要把这12个当成重点,来推动进行整治。二是入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三是“三磷污染”的专项整治。“三磷”指的是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这对长江的污染影响也比较大。四是11个省市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专项整治。

  对于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李干杰提出,这次机构改革将海洋环境保护职能整合到新的生态环境部之后,渤海治理确实是一项新任务、新挑战。目前,人力、能力方面也还有不小的差距。渤海的保护经过前些年的努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确实也不少,包括陆源污染物排放量长期以来居高不下、海洋资源开发强度一直很高、一些重点港湾的海水水质一直反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甚至是施工图已经明确,概括起来就是要以建设“清洁、健康、安全渤海”作为战略目标,做到“减排污、扩容量、防风险”三管齐下。

责任编辑:冯禹丁 | 版面编辑:吴秋晗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