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邓海清 特约作者 陈曦)2018年3月1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听取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此次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此次机构改革被人民日报称为“近40年来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
一、从“行业管理”到“功能管理”,是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最大特征
在之前的7次机构改革中,核心词是“大部制”,国务院部门从1982年之前的100个精简至2013年的25个。对于这25个部门设置,其核心是“行业管理”,即将同属于一个行业的所有职责归集到同一部门。例如,2008年新设交通运输部,由原交通部、国家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合并,2003年新设的商务部,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合并而来,再之前则是商业部、物资部、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
(1)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功能管理”,打破行业分割管理的局面。
例如,新设自然资源部,由原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建部的城乡规划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农业部的草资源、海洋局、国家测绘局的职能重新整合,新自然资源部的职能横跨之前的发改委、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
再例如,新设生态环境部,由原环保部、发改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国土资源部的防止地下水污染、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等、农业部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南水北调环保等职能重新整合,新生态环境部的职能横跨之前的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
对于金融机构改革,同样突出“功能管理”,此次机构改革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同时剥离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审慎监管制度的拟定权到央行,这意味着央行为核心的统筹监管再度迈出重要一步。
从“行业管理”到“功能管理”,我们认为主要逻辑是顺应“新时代”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需要,“功能管理”有助于打破“父爱主义”。对于政府而言,发展速度让位于发展质量,这意味着政府职能部门需要作出相应改革。过去的“大部制”改革以行业集中管理为核心,一方面有利于简化政府管理,避免多龙治水,但另一方面容易导致行业保护,为了保证发展速度而牺牲发展质量。
高质量发展对于发展速度的要求下降,而对于环保、资源使用、农村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此次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权力大幅扩张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行业管理的“父爱主义”,更好地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和突出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2)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将规划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适当分割。
例如,住建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划归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职责划归生态环境部,国资委的审计和监事职责划归审计署,银行、保险的法律法规和审慎监管制度拟定权划归央行。
这些改革与过去的行业集中管理思路有较大区别,而是体现了类似于“三权分立”的管理思路,这有助于减少单一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防止权力滥用,降低系统性风险,有助于反腐败的推进,有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罕见“升格”
作为本次机构改革唯二“升格”组建的部委(另一升格部门是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是由之前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后勤保障部的相关职责整合后组建,这充分反映出了本次机构改革对军人工作重视程度之高!
退役军人属于诸多社会分工中的更细分类别,但关于退役军人的待遇保障、优待抚恤等相关工作,已经足以单独成立部委、作为国务院26个组成部门之一,更是彰显了本次机构改革对待军人的重视高度与特殊性。
2016年1月1日,中央军委印发并实施《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开展了全领域覆盖、各阶层联动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本次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也正是在军改大背景下的进一步完善。
三、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拉开新一轮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的序幕
一直以来,税制改革作为“国之重器”,对国家的行政、财政、经济至关重要。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政府税收比重偏高、地方政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收入,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并未得到良性的统一。
本次机构改革,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合并国税地税机构、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这不仅有助于改变地方财政软约束,更是解决财税“条块之争”的长久之计。
此外,地税并入国税,有助于避免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由于目前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促进发展,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税收的优惠以及土地使用的优待政策,改革之后税收实行国税为主、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体制,税收优惠政策下的招商引资竞争将难以为继。
总体上,税制改革有助于避免招商引资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央、地方财政体制的长久之争,有助于改变地方财政软约束的“沉疴痼疾”,期待新一轮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的改革大幕拉开。
四、发改委再放权,部委事权之间协调再平衡
关于发改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52年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曾长期承担着中国政府对综合经济管理的职能,事权不可谓不大。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国家计委”逐步放权、相关职能分散于其他部门,同时逐步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但时至今日,发改委仍有“小国务院”之称。
本次机构改革,发改委再度放权、分散职能,延续了部委事权之间协调再平衡的改革趋势,比如,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划归自然资源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划归生态环境部,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划归农业农村部、重大项目稽察职责划归审计署等。
总体上,发改委在本次机构改革中再次延续了放权、分散职能的惯例,也符合本次机构改革强调部委功能性改革的方向,将有助于部委事权之间的协调再平衡。
总结全文,此次机构改革是“党领导一切”下的首次机构改革,国务院改革的核心是从“行业管理”到“功能管理”,适度分拆规划权、执行权、监督权,升格退役军人事务部,合并国税地税。此轮机构改革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架构基础,针对性的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愧是“近40年来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