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第八届财新峰会:改革再出发

坦桑尼亚大使:中国援非“不干涉内政”并非空言而是真实行动

2017年11月15日 19:14 来源于 财新网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凯鲁基表示,受到中国摆脱第三世界国家的状态、跻身全球大国这个先例的鼓舞,非洲国家相信,脱贫是可以达成的

  【财新网】(见习记者 曾佳)11月15日,在第八届财新峰会 “中非合作愿景与行动”论坛上,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凯鲁基(H.E. Mbelwa

  Kairuki)发表主旨演讲,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对非洲投资潜力巨大的三大领域,即基础设施、农业以及人力资本。

  凯鲁基首先介绍道,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互敬互信”的基础上的。中非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他在本次演讲中,主要着墨的是中非政府间的一种重要合作方式——中非合作论坛(Forum for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他说,借助这一平台,“中国不添加任何无理的要求,不受任何隐秘目的所驱动”,在争取双赢的前提下,为非洲提供无条件援助。

  而非洲各国则广泛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打开重要的中国市场、获得经济发展的资本、学习史无前例的发展经验。

  在比较中非关系的今昔对照时,他说,30年前,中国在非洲只有一条标志性的坦赞铁路。如今,中国在机场、海港、铁路、能源基建等方方面面,均已在非洲留下足迹。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中资对非洲整体发展施加了积极的影响。

  但这位大使继续讲道,无论用哪一种发展标准去衡量,非洲都仍然落后于世界。非洲是全球发展水平最低的大陆,60%的人口仍陷于贫困中。但非洲人民的持续努力也成效明显。当前,全球十大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有3个来自非洲。塞舌尔属于高人均收入国,在非洲54个国家中,有22个被列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名单。

  更重要的是,凯鲁基认为,非洲各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他说,受到中国摆脱第三世界国家的状态、跻身全球大国这个先例的鼓舞,非洲国家相信,脱贫是可以达成的。非洲应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技能以及发展经验,吸引中国投资,以开发非洲大陆的自然资源并提高产能。他认为,中非合作可以在以下三个领域进一步推进,包括对基础设施、农业以及人力的投资。

  凯鲁基说,非洲基建发展潜力巨大,但现阶段的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完善,只有25%的道路是修建好的,38%的人能够使用电能,而互联网的普及率仅达10%。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非洲每年需要930亿美元的基建资金以改善其能源、道路、卫生、灌溉等方面的落后状况。凯鲁基认为,中国在非洲加强基建投资,可以从下面两大缺口切入——建设电力系统和联通全非洲大陆的道路体系。

  他回顾,中国在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为非洲提供了600亿美元的资本。如果在第七届论坛上,中方可以针对非洲供电,为其投入300亿美元,则整个非洲大陆的电路建设就有望在3年内一举完成。

  讲到非洲的交通建设,凯鲁基特别提及了中国的“一带一路”。他说,自己受到“一带一路”强调互联互通的启发,“既然能把铁路从中国建到欧洲,为什么不能接通非洲?”

  他说,非洲很希望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广阔图景中。他说,中国境内的铁路四通八达,为什么在非洲不能建设连接埃及开罗和南非开普敦的铁道?为何不能连接非洲最西端和最东端的城市?

  凯鲁基还期待地表示,中国的高铁技术,能为打开非洲内部的联通性提供技术支持。中国应继续加大对非洲基建的投资力度。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凯鲁基还阐述了中国在非洲农业领域的投资空间。

  他指出,非洲经济依靠农业生产,如果不提高低下的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程度,非洲大陆无法摆脱贫困的泥淖。

  而中国在农业方面的技术发展可以为非洲所用。凯鲁基表示,中国在全非已建立了24个农业示范中心以传播中国先进的农业知识,对此非洲感到很受鼓舞。但他希望这些示范中心,能够在盖茨基金会等其他合作机构的支持下真正发挥作用;此外,“一带一路”上的其他参与国,如泰国和越南等,也可与中国一起同非洲分享更高效的农业经验。

  他再次强调,希望在即将开幕的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上,可以看到中非农业合作深化。

  在演讲的最后,凯鲁基回到了对“人”的投资。

  他首先指出,他认为中共十九大就是围绕“人”来制定发展规划的。他表示,自己非常赞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今年6月在“中非减贫发展合作”会议上所讲的话──“必须为缓解贫困而培养人才”。凯鲁基说道,中国在扭转非洲人力资源状况方面,做出了令人欣慰的努力。

  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承诺,在2018年前将为非洲提供4万个培训机会,并对20万名非洲科技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凯鲁基还表示,引进中国的科技人才资源非常重要。他举例,他从未在非洲的任何地方,见过比40公里还长的桥梁,但在中国,这种长度的桥是存在的,因为中国有高水平的工程师。他希望中国将这些人才资源与非洲共享。

  在阐述完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重点后,凯鲁基还感谢了盖茨基金会在创造就业、R&D、农业进步等方面对非洲的无私帮助。

  接着他强调,非洲应首先加强内部合作,这样才能从中非合作中获利最大。他坦言,在某种程度上,非洲国家似乎期待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就能解决自身的所有的问题。但他认为,必须从“重灾区”集中下手;而在完善基建、发展农业、培养人才等方面,中国已经做了很多,但仍有升级的空间。

  在回答财新记者关于中国在非投资或参与重大项目之际,要如何避免成为非洲国家内部党派之争的“替罪羊”、避免卷入地缘政治风险的问题时,凯鲁基说,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有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而且这个政策不光是嘴上说说,行动上也是如此”。他说,中国在非洲做投资的时候,完全没有施加任何内政干扰或者限制条件;在其他国家对非洲国家进行投资的时候,往往会同时提出人权、政治环境或其他内政诉求,甚至直接表态要支持某个政治阵营,但中国从不干涉这些。

  他说,中国只想要了解非洲的环境和文化;而中国本身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使中国人更可以同理地了解非洲国家的挑战,以及当地会经历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与中国有更好的沟通”。

  凯鲁基还说,外资投入非洲很大的另一个问题,是投资的有效性,但中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中国人就住在非洲,过着正常的生活,吃着一般的伙食,与当地的人民和社区打成一片。但是其他国家的投资项目,可能会把专业人员安置在五星级酒店里,造成项目的成本变得很高,而这些成本都是非洲东道国的人民在支付。”

  他说,与中国合作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进行非常有效的合作。“在中国开展这样的模式之前,其他国家很少有这种模式,但是自从中国有了这种模式之后,现在有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采取这样的模式”。他说,除了政府间项目,现在中国也在鼓励使用PPP、BOT等方式来实施项目,同时中国也在鼓励私营部门对非洲的投资。

  凯鲁基并不讳言,在有些非洲国家,当“一些人没把事情做成的时候,就可能需要找人来责怪,抱怨中国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挤压了我们的商品份额等等”。但他认为,非洲国家应该更关注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效率,“我们要更专注地去学习,更好地实施规定。我想这是我们作为非洲国家需要做的”。

责任编辑:徐和谦 | 版面编辑: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