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屈运栩 陈梦凡)“双创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业态,比如共享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等等,层出不穷。新业态也倒逼了政府职能改革。这些新业态过去是未知的,有争议是正常的,要以开放的态度、包容的理念,审慎监管。”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
李克强表示,新业态有些是新旧动能转换中产生的、有的是老树开新花,但总体上,它适应了市场需求,适应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李克强介绍,三年多来,中国每天有4万以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相当于每年一千多万企业。“我跟很多外国领导人提到这些,他们都很惊讶,这相当于他们国家中小微企业的总量。”
李克强称,双创不仅是中小微企业,也是大企业的事情。很多大企业也在推动双创,在线上创造很多众创空间,让工人当创客,让订单和背后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更适应消费的需求。
李克强指出,双创不仅带动了大量就业,深入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也是一场改革,它抓住了“人”这个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让人的聪明才智和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人获得了纵向上升的平等机会,也创新了生产的模式。他强调,中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高技能人才,加上8亿左右的劳动力,创造的财富和能量是难以估算的。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政府就是要创造环境,让人民群众创造、创作的热情持久不衰。
“当然,双创和许多新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会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确的。”李克强说。
2014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李克强在当时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候。今后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用好创新这把“金钥”,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确定了首批共28个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区等17个区域示范基地、清华大学等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海尔集团公司等7个企业示范基地。《意见》明确,要以促进创新型初创企业发展为抓手,以构建双创支撑平台为载体,分类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并提出了各类型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
国家层面对于“双创”的鼓励,引发中国的创业热潮。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一组数据:2016年,中国众创空间数量42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600余家、加速器400多家,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40万家,培育市场挂牌企业近千家,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
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2.84%,高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毕马威发布的报告则称,中国企业去年获得的风投投资额已达世界总额的四分之一,比上年度增加了19%,达到创纪录的310亿美元,毕马威还预计中国将在2017年延续这一强劲表现。(详见财新网报道《中国“双创”热潮 外媒如何打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连续三年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到,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
李克强指出,2017年要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