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陈锡文就当前农业改革提出四条方向性建议

2017年03月09日 15:55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实行粮食“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既要逐步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又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国人口城镇化进程面临新挑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必须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开拓农村就业新空间
资料图:陈锡文 东方IC

  【财新网】(记者 汪苏)作为“农口”标志性人物,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于3月9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他表示,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玉米等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对农民的补贴政策。他指出,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都是政府定价,价格中含有对农民的补贴。当政府定价明显高于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后,经营者和消费者就一定会将购买力转向国际市场。“我们有些地方的玉米之所以产得出来却卖不出,自己库存充裕却还在大量进口,原因就在此”。

  他总结,“因此,必须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

  第二,陈锡文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的重大意义和迫切性。他认为,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以培育良种、节本降耗、绿色安全为着力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亩产常年在250斤上下徘徊,比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现象,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就还会下降。”陈锡文说。

  第三,陈锡文表示,必须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他指出,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细小,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发展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

  与此前普遍被提及的促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道路有所不同,陈锡文强调两条腿走路——“必须看到,改变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局面只能是渐进的过程”。因此,既要逐步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又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他表示,到去年底,中国农地流转率超过35%,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已占30.8%。但目前,经营50亩以上耕地的新型主体只有350万个,平均每个新主体经营100亩,“这与新大陆国家那些动辄两三万亩耕地的家庭农场仍难以竞争”。

  因此,除了转移农业人口、逐步扩大耕地经营规模,还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更多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通过购买服务,也能够分享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高效率,以扩大服务规模的方式去弥补耕地经营规模的不足。

  第四,陈锡文认为,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必须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他表示,近年来,外出就业农民工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2016年分别只增长0.4%和0.3%,“可见,我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他认为,必须在乡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减轻耕地的就业压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而近年来,农村电商、网购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为农村创造了大量的新的非农就业机会。2016年,本地农民工(编者注:指在本乡镇就业的农民工)增加374万人,增速为3.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说明农村有新的就业空间可以开拓。

  陈锡文表示,新形势下,城镇居民正在形成新的需求,包括对农村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向往。应该把这种新趋势,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村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业农村特有的多种功能,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新需求。这就既能开拓新就业空间,又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张进 | 版面编辑:王永
两会一线
2017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