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两会日志】莫要迷恋“刑罚”

文 | 财新 周东旭
2017年03月07日 10:37
对刑法的倚重看似加强了对受害者的保护,事实上,二者很难直接划等号,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中,甚至有时还南辕北辙
每年全国两会,建议将某些行为“入刑”,或提高刑罚力度,是代表和委员们非常普遍的呼声。图自视觉中国

  【财新网】(记者 周东旭)每年全国两会,建议将某些行为“入刑”,或提高刑罚力度,是代表和委员们非常普遍的呼声。

  有的代表委员会建议增设新的罪名。比如,今年全国两会就有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未成年人监护失职(疏忽)行为“入刑”的建议》,主张在刑法第四章增设“儿童监护疏忽罪”。

  其解释逻辑是,监护制度是公法,应当纳入刑法保障,尤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刑法应当责无旁贷。作为监护人,父母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具有天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其监护职责是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如果失职造成犯罪,显然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