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邓亚萍:体育产业不能“亏本卖吆喝”

2016年12月04日 12:03 来源于 财新网
著名运动员、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人邓亚萍表示,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还面临复合型人才不足、公众认识不够的困难,很多公司难以盈利,都在“亏本卖吆喝”,不利于行业整体良性循环

  【财新网】(记者 刘佳英)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产业正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口。

  12月4日,著名运动员、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人邓亚萍,在财新峰会第二届中国体育产业论坛上表示,中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发展体育产业就是从“强”字着力,但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整体盈利较难,很多公司不得不“亏本卖吆喝”。

  邓亚萍表示,自国务院发布第46号文即《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以来,各方社会力量受政策影响,都“动起来了”,但市场的总体情况其实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体育产业得到了公众关注,忧的是体育产业公司的盈利状况还存在问题。

  “大家是不是都赚到钱了?”邓亚萍说,盈利,是体育产业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个目的和动力;没有盈利,赚不到钱,公司就没有办法可持续发展,整个体育产业也无法良性循环。

  但目前而言,体育产业要盈利,还需要应对专业人才不足、公众认识不够等多项挑战。

  2016年10月,邓亚萍团队曾与河南省政府委托的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据邓亚萍在财新峰会上透露,基金第一期拟投入5亿元,但是现在还很难找到好的项目和团队。

  邓亚萍解释称,以前中国体育更多偏向事业,“我们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可缺少和产业相关、适合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只有整个行业共同培养人才,才会涌现出好项目。

  公众认识不足,也造成了体育产业的盈利困境。邓亚萍举例称,有的足球俱乐部非常著名,可他们的特许经营产品一超过49块钱,就很难卖出去,“大家都在亏本卖吆喝”。她说,实际上体育产业公司是需要靠门票收入、转播费等各方面做支撑的,而这需要公众深入对体育的认识。

  此外,邓亚萍还提到,政府在发布发展体育产业的纲领性文件后,还需要有配套政策。比如,《意见》提到,在城市社区打造“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那么,如何落实这2平方米的场所?赞助商能否获得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邓亚萍认为,以上这些问题值得政府部门和行业各界探讨。

责任编辑:徐和谦 | 版面编辑: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