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峰会综述】金融科技虚与实

2016年12月03日 17:52 来源于 财新网
吴晓灵表示,对于为金融授信服务的个人信用征信要由独立第三方征信,因为这样做没有利益冲突或利益关联,因而就没有行为的扭曲

  【财新网】(记者 韩祎)近期金融科技Fintech)成为新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涉足网络借贷、数据征信、财富管理等领域。面对已经落地的监管靴子,还有哪些整改工作需要推进,各类机构应该如何规范有效地发挥作用?在12月3日举行的第七届财新峰会“金融科技虚与实”论坛上,多位嘉宾分享看法。

  银监会特邀顾问、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虽然出台了监管办法,但是依然存在尚需落地的内容。他指出,《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尚有四项未了任务:一是银行存管比例仍然比较低;二是人均借款金额仍然存在超标现象;三是信息公开还没完全达到管理要求;四是部分业务措辞表达不清楚,造成了执行上的反复和不统一。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来居民财富配置更多的是走向非房地产领域,但是个人一方面很难做到长期收益,另一方面是成本限制。“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重视智能投顾,你要认识到,你能择时进入未必能择时退出,那何不退而求其次,重点把配置做好。”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特意强调了征信独立性的问题。她表示,对于为金融授信服务的个人信用征信要由独立第三方征信,因为这样做没有利益冲突或利益关联,因而就没有行为的扭曲。

  她还谈到,社会上有一些行为,为了让我的信用评分能够提高一些,是不是可以多去使用一下与这些因素有关的服务呢?这当中其实是隐含着一定行为扭曲。

  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在演讲中也回应了征信独立性的原则。邱寒表示,事实上所有的评分在风控行业有严格的要求,但是有一类数据看起来预测力很强却不够稳定,属于有效不可用的数据。比如行为类数据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内体现出了预测力,但是未必是普适性的,这在金融的评分当中是非常审慎的。

  市场也非常关注征信公司股东方对于征信评分独立性的影响。邱寒对此表示,“实质重于形式”,现在很多公司通过很多的方式去绕开这样一个形式上的东西,面对征信公司,还是应该回归到真正的信贷的场景看待。

责任编辑:陈慧颖 | 版面编辑:王丽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