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合作赞助商

怎么看待3%的财政赤字

2016年03月07日 19:29 来源于 财新网
赤字本身就是一味药,中国经济当前的转型是需要这味药的,但就好像药不能多吃,不能上瘾,赤字财政也不可以长期使用,否则它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财新网】(专栏作家 陈永伟)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2016年将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拟安排2.18万亿的赤字,将赤字率提高到3%,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这一信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不少人担忧,3%的赤字已经达到了国际的警戒线,政府直接赤字要达到这一规模,是否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复归,是否又要走回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去。

  对于3%的赤字目标,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就是关于赤字率究竟多高算好,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未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国际收支状况、政府本身职能、财政支出的用途等,都会对赤字的作用产生影响。现在一些机构引述的3%的警戒线,是欧盟使用的标准。应该说,这是一条比较谨慎的警戒线。目前,虽然我国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但是和欧洲各国相比,增长速度依然要高得多。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政府对于赤字的容忍能力应该也会比欧洲国家高,因此即使我国在较短时期内采取超过3%的赤字水平,并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去年的赤字率目标是2.4%,但在实际执行中的赤字率是要远远高于这一水平的。根据一些机构发布的数据,去年的实际赤字率是3.5%左右。如果是这样,那么将2016年的目标赤字率定在3%,所表达的就更可能是一种谨慎的,而不是激进的财政态度。

  其次,必须明确,单凭赤字率这一信息,是不能对经济政策的主张进行完整判断的。事实上,凯恩斯主义和供给侧的主张,在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可能带来赤字的增加。关于这点,在里根的供给学派改革过程中就有过争议。不少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就指责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认为供给学派是打着反凯恩斯主义的旗号,偷偷搞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这一观点看似有道理,但其实是没有搞清楚两个学派主张的本质。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是以总需求本身为目标的,只要投资能提高总需求,其本身的效率并不重要;而供给学派的主张则是以赤字为手段,来达到改善效率的目标。事实上,从事后看,里根政府的改革确实解决了美国发展中的很多深层次问题,让美国各个阶层都获得了经济上的改善,在这个过程中,供给学派的主张是功不可没的。

  尽管我们不能把现在的供给侧改革简单地等同于里根时期的供给学派改革,但是两者在主张上确实有很多的共通点。在改革的过程中,它也可能造成短期内赤字的上升。这一点虽然值得注意,但其本身并不用过度担忧。

  再次,对于赤字,考察其结构,要比考察其总量更为重要。那么,2016年的这3%赤字会用在什么地方呢?根据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和楼继伟部长的答记者问,去产能、补短板等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将构成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同时减税也将成为赤字增加的重要原因。如果赤字的构成真是这样,那么3%,或者更高一点的短期赤字,就是必要的和可以容忍的。

  当然,究竟赤字的影响会是怎样,最终还要看执行情况。必须看到,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很大,顶住这种压力是对政府的一项考验。如果政府不能忍受这种压力,也随时会有重新滑向凯恩斯主义老路,将赤字财政常态化的可能。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赤字可以帮助我们暂时度过难关,但它最终也会转化成更为危险的债务和通胀压力。应该说,赤字本身就是一味药,中国经济当前的转型是需要这味药的,但就好像药不能多吃,不能上瘾,赤字财政也不可以长期使用,否则它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