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合作赞助商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升人力资本成教育重点

2016年03月05日 13:47 来源于 财新网
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三五”教育领域的目标中特别提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

  【财新网】(记者 盛梦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对比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报告首次单独提出未来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目标,“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

  这意味着对人力资本的改善,将是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

  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过去指15-59岁人口,2013年调整为16-60岁人口。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曾指出,2011年,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9.4亿后开始回落,2014年降至9.3亿。平均每年下降约300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这一趋势,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甚至是过剩的状况。

  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经济保持增长靠什么?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但这一因素的后劲正在减弱。

  蔡昉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2020年,中国新成长劳动力、人力资本总量平均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劳动力转移减速,农村向城市转移的16-19岁人口数量在2014年达到最高点,之后即开始负增长。

  据财新记者综合各方研究数据估算,全国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孩子从中等教育阶段流失,人数在300万左右。有研究者表示,在中西部的一些县区,初中辍学率最高可达30%以上。而辍学者大多直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博士田志磊认为,由于每年一部分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一部分年轻人进入,新进年轻人的受教育情况,仍大幅好于退出的人口。因此随时间推进,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会自然有一定提升。同时,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也会很大程度地增加新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的受教育年限。

  在谈及人力资本的意义时,李克强指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此外,质量和公平仍是政府教育工作的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

  报告还要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此外,今年的报告也持续强调,要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责任编辑:徐和谦 | 版面编辑:周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