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合作赞助商

曹湘洪委员:推介炼油装备成为国家新名片

2016年03月04日 11:55 来源于 财新网
建议国家领导人重大外交活动中,像推介高铁、核电一样,将中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作为中国“走出去”的名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推介
相关报道
专题2016两会专题

  【财新网】(记者 鲁晓曦 黄凯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条件成熟,应向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大力推介,将其打造成继高铁与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

  “在国家领导人重大外交活动中,像推介高铁、核电一样,将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作为中国‘走出去’的名片,向沿线国家进行推介。”曹湘洪谈到“两会”建议时,认为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向外推介力度。

  曹湘洪今年“两会”上还有三条建议:一是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国内企业以带资承包的方式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炼化项目,国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二是以项目为载体,鼓励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大型炼化项目涉及多个产业、带动性强,国家宜统筹协调石化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设计施工企业,以项目为载体,石化企业牵头,与装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承接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炼化项目。

  三是支持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有关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中国石化产品产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曹湘洪以2014年数据为例,我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年,约占全球总能力的15.6%,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乙烯能力2043万吨/年,约占全球总能力的13.1%,位居全球第二位;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产能合计占世界总产能的35%,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另一方面,曹湘洪表示:中国的炼油、乙烯、芳烃成套技术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拥有依靠自主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厂、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和百万吨级芳烃装置的能力;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已掌握炼油化工特种设备制造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为大型炼油、乙烯、芳烃等装置配套制造重大装备的能力。

  2000年以后,中国石化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合作重点地区。到2015年底,我国石化企业已投资了沙特延布炼油厂、哈萨克斯坦PK炼油厂等11个海外炼化项目,合计炼油能力为7660万吨/年,其中中方权益能力5317万吨/年。中国企业还在新加坡独资建设了8万吨/年润滑油(脂)项目,参与了印尼、阿联酋、荷兰油品和石化产品仓储项目;购买了俄罗斯西布尔公司10%股权,投资了俄罗斯4.25万吨/年丁腈橡胶项目,其中中方参股25%,权益能力为1.06万吨/年。

  此外,中国在炼化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项目管理能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炼化工程企业作为EPC总承包商,负责建设的“一带一路”国家炼化项目已达20多个,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已完成境外合同总金额达88.57亿美元、正在执行境外合同总金额达45.65亿美元。

  曹湘洪透露,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年进口原油1.68亿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55%,进口的成品油、聚乙烯、聚丙烯和合成橡胶等产品,分别占我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量的50%以上。

  市场需求侧,曹湘洪表示中东、俄罗斯、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资源国,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一批大型炼油和化工项目。根据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东海湾国家在建和拟建的炼油能力达9500万吨/年、石油化学品产能达5400万吨/年;未来10年,俄罗斯将建设6座世界级乙烯装置及下游衍生物装置。这些国家与中国关系友好,有加快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的强烈愿望,对炼油化工技术装备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贺信 | 版面编辑:刘潇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2016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