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实录)

2015年03月11日 14:35 来源于 财新网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11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将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张庆黎]:现在请王长江委员发言,王天戈委员准备。[15:44]

  [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我的发言题目是《沿着权责对等的思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15:44]

  [王长江]:对执政党而言,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意味着从严治权,意味着从权力配置,到权力运行、监督,都须有更高的质量和要求。其中,权责对等,是权力配置的一条基本原则。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权责失衡的现象不在少数。理顺权责关系,是进行深层次改革已经绕不过去的、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15:45]

  [王长江]:想讲三点看法。第一,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深层原因在权责不对等。在现实权力运行上,可以发现一系列看上去十分矛盾的现象。例如,在不少地方调研,都会听到编制严重不足的抱怨。但是,很可能在同一地方,有数量可观的人在吃空饷,其中有些人甚至在该单位连面都未露过。又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官员们常常抱怨自己待遇差、工资低,但是换一个场合,他们使用起公款的那股“狠劲”,就是发达地区的人也会刮目相看。[15:45]

  [王长江]:毋庸说,这种矛盾,在县乡党委书记身上体现得再充分不过了。人们总觉得,在中国,县委书记有很大的权力,风光得很。但是,您去和县委书记们谈,他们却往往会诉说很多的无奈,诸如在上访通报压力下被上访者拿住“痛处”,疲于应付;对项目、工程中的腐败“有举报必查”,让他们在干事和不干事之间左右为难,纠结不已;等等。[15:46]

  [王长江]:这些现象,归结到一个问题,似乎就是:官员们手中的权力到底是大了,还是小了?官员认为自己权小、不够用,旁人则认为他们权太大,大到滥用权力不受限制,乃至腐败。其实,既不能简单听信个别官员的一面之词,认为他们权太小,小到“官不聊生”、成为“弱势群体”的地步,也不能简单认定他们的叫苦纯属忽悠、毫无道理。其实说到底,这不是一个权大权小的问题,而是权责不对等、权责失衡的问题。他们经常会显得权力很大,因为有时用权随意而又无需担什么责任;有时他们要承担很大责任,却又缺乏履行这些责任所需要的权力。不少问题便由此而出。这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今官场的一种政治生态,值得我们深思。[15:47]

  [王长江]:第二,高度重视权责不对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改革和权力调整过程中权责失衡的出现在所难免。但是,权责长期失衡,则可能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县乡的状况为例:一方面,县乡是直接面对老百姓的基层。但在权力配置上,县以上的任何一级都比县有更大的话语权。长期如是运行,高于县的层次往往截留了更多权力,而把责任推给县乡;县乡层次担负了很多责任,但却无足够权力。于是,在权力配置上出现了上面权大而责小、下面权小而责大的总体失衡。[15:48]

  [王长江]:另一方面,在责任重、维稳和发展压力巨大而又权力不够用的情况下,一些不守规矩者往往会向外伸手。一是向上伸手,各种各样的“跑部钱进”均属此例;二是向市场伸手,往往导致企业负担沉重,甚至业主纷纷“跑路”;三是向社会伸手,导致强拆、反项目维权等事件时有发生。最后结果必定是腐败现象滋生、泛滥,党群关系紧张,党和政府公信力逐步丧失。上述情况,还会给老百姓造成一种片面的认识:越往上面,越是圣人、好人多,越往下面,越是坏人、恶人多。而实际上,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损害的不只是县乡党委书记的形象,而是整个执政党。[15:49]

  [王长江]:第三,对权力配置科学化,需要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深化改革,沿着权责对等的思路科学配置权力,是从严治权的一个治本之策。改革的重点,是逐步消除那种权大责小或权小责大的不科学状态。例如,更多的针对地方的具体项目管理应当调整为宏观的责任管理,给县一级以更大的自主权、统筹权;更多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应当改革为系统整合过的、比较统一的评估体系,让地方和基层从忙于应付中解脱出来;更多地依靠制度规范和老百姓的参与,而不仅仅是靠上面的约束来营造官员“不想腐、不愿腐”的环境等等。朝这个方向深化改革,权力运行才有可能真正跳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15:50]

  [张庆黎]:现在请王天戈委员发言,蔡玲委员准备。[15:51]

  [台盟吉林省主委王天戈]:我的发言题目是《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不断增进“两岸一家亲”感情认同》。[15:51]

  [王天戈]:台湾青少年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回首历史,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先后有5万多名台湾同胞渡海翻山,回到祖国大陆参战,其中大部分是热血青年。他们以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行动,为中华民族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台湾青少年不仅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群体,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15:52]

  [王天戈]:当然,不可否认,由于多种原因,有部分台湾岛内的青少年,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不深,特别是对于大陆的政治体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存在认识误区,导致国家认同感与民族归属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15:52]

  [王天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乡亲时明确指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两岸青年多来往、多交流,使他们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此,我们建议,根据青年人思路开阔、性格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在两岸交流交往中,下大力量,有针对性地务实做好这方面工作,不断增进“两岸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的感情认同。[15:52]

  [王天戈]:第一,创造条件,增强吸引力。建议认真总结以往开展参访交流活动的经验,三管齐下,增强实效。一是根据台湾青少年的生活习惯,探索建立费用低廉的自助旅游模式,为收入不高的台湾青少年来祖国大陆参访降低门槛,比如为持台湾学生证的游客提供相关旅游景区门票优惠。二是安排精品线路,让台湾青少年了解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喜人的发展成就。三是创新形式,努力把“参访”变成“亲身参与”,把“联谊”变成“常态联系”,让两岸青年交流更加深入、持久。[15:52]

  [王天戈]:第二,发挥优势,增强凝聚力。中华文化是凝聚海峡两岸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精神纽带。建议由青年组织牵头,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保障,在交流中更加突出文化特色,以建立姊妹学校、兴趣协会、青少年夏令营和高校学生社团联谊等形式,开展语言文字、儒家文化、民间习俗、传统技艺等展示与学习活动,使两岸年轻人切实感受到“命运攸关共同体”的身份认同。[15:53]

  [王天戈]:第三,搭建平台,鼓励创业。大陆有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机会,近年来,有意愿赴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比例大幅攀升。针对这个情况,建议努力创造条件,打造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新平台。比如,通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引进计划等形式,为台湾学生来大陆就读、就业、发展提供帮助。再比如,在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两岸青年创业园”,通过成立创业导师团,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和孵化工程项目,积极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提供空间、设备、技术、人才、信息、商务支持等方面的辅导服务。还可以针对台湾中小企业较多、两岸第三产业合作发展空间较大的实际,积极引导台湾青年参与到涉及网络、信息、商务中介、餐饮食品、农业开发、园艺花卉等第三产业的创业投资中来,实现互利双赢。[15:55]

  [王天戈]:第四,加强新媒体交流,传播正能量。新媒体与青少年密不可分。建议结合两岸青少年交流,探索建立APP(移动应用服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交流平台,开展文化娱乐、专题征文、网络游戏等精彩互动,还可以在“海峡论坛”等大型活动中设立“青年网络论坛”,方便两岸青少年沟通学习,努力传播正能量。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引导岛内青少年正确认识两岸历史和现状,逐渐消除误解,增进信任。总之,两岸青少年有着携手合作,“筑梦、圆梦”的美好愿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真诚的努力,帮助台湾青年一代享受到两岸交流交往的“红利”,促使他们感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从而团结两岸青少年,使他们共同成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生力军。[15:55]

版面编辑:郭艳涛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2015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