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不同的调控指标 不同的理念与调控思路——对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解读

2015年03月06日 11:42 来源于 财新网
对比前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既体现了政府对实现合理增长机制认识上的根本变化,也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

  【财新网】(专栏作家 彭兴韵)元宵佳节,人们依然沉浸在新春的喜悦之中,一方面津津乐道地抢“红包”,一方面又目不转睛地刷屏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虽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今年与往年格外不同,是因为,这是在“四个全面”理论体系和中央明确全方位界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纵观报告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报告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经济新常态更具体、更细化的阐述,是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政策行动纲领的具体落实,也始终贯穿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主线,集中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增长机制的认识和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相对于宏观经济具体指标调整若干而言,这应当是2015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

  虽然如此,我们还得要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具体变化谈起。这是历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例行的内容。今年将目标经济增长率从原来的7.5%左右下调到7%左右。这反应了政府在经济增长目标上“适应新常态”。政府下调目标增长率,既是因为有底气,又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所以报告特别强调,下调经济增速,既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所谓“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即7%左右的增速足以使中国的人均GDP在2021年达到10000美元之上。这一增长率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留有充裕的空间。所谓符合客观规则,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目标主动地适应潜在增长率的变化,这样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让宏观经济得以更平稳增长。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国潜在增长率估算的均值在7%左右。

1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所以,增长目标的调整,既兼顾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也兼顾了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要求和约束。因此,报告下调目标增长率,不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也不是政府调控中去GDP化。相反,报告表明,政府依然把GDP增长放在了极重要的地位。如,报告强调“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新的一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

  但我们更强调具体经济指标调整背后,政府对经济增长机制与由此决定的政府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的重大转变。

  为了实现新常态下的经济目标,不仅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更需要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机制的变化。正因为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表述和判断。政府对经济增长机制的认识、调控思路和理念的转变,集中体现在此次报告中阐述的两组“三对”关系。

  首先 是“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1)“双目标”,即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双结合”,即稳政策稳预期的同时,促进改革和结构调整。(3)“双引擎”,即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这其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目标”、“手段”和“路径”,是三位一体的完整表述。通过目标、手段和路径的变化,实现中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从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比单纯7%这个总量增长目标更高的“质”的要求。

  另一组三对关系就是报告在“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中提出的:“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

  这表明:(1)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强调微观活力对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即宏观经济的稳要以微观经济的“活”为支撑,不能以宏观上的稳定要求而抑制甚至扼杀微观上的活力。只有微观经济有活力,才能实现宏观经济正常、良好的新陈代谢过程。(2)“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不再集中于以刺激短期需求来换取短期增长,更加注重供给面的积极变化对稳增长的持续性影响。这将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着力点的变化,也是2014年以来政府格外强调“定向调控”的一个重要原因。(3)总量上的平衡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实际上,没有合理的结构,总量上的平衡也就无从谈起;质言之,总量上的不稳定不过是结构失衡更直观的外在表现而已。正因为如此,报告又进一步强调2015年的政府工作中要“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强调经济的平衡增长是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结构调整可以夯实稳增长的基础。

  综合以上两方面,对比前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既体现了政府对实现合理增长机制认识上的根本变化,也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通过需求管理拉动而实现的稳增长应是辅助性的;供给面政策推动而实现的稳增长则更具有持续性、质量会更高。正因为这一转变,此次报告把“改革开放”放在了比“协调稳定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更突出的位置。改革的核心在权力的一“削”(削政府的权力)一“放”(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它对增长供给面的影响不仅是释放了制度红利,而且“政府权力的‘减法’”,可以达到“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之倍增效应。这正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基础。

  概言之,报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新动力,更反映了政府治理经济的新思路、新理念,在改革开放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经济的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为第一创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杜柯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2015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