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两会圆桌】房价去哪儿?

2014年03月07日 12:11 来源于 财新网
政府工作报告不提调控,北京市副市长直言降价,地产商抱怨政府,房价将向何去?

  【财新网】(记者 张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不提房价调控了——既不说“调控”,也不讲“遏制”——这些字眼在前任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是伴随着中国飙升的房价连续说了八年。现在,新任总理突然不提这个茬了,中国房价会去哪儿呢?

  总理不说不等于主管部门啥也不干。就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前,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媒体的追问下漏了点儿风声:

  今年的关键词是“双向调控”

  简单的四个字引发了业界的无限猜想。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今天就“双向调控”做出了“权威解释”:所谓双向调控亦可称分类指导,即对一线城市继续增加供应,抑制、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限购政策不退出。而对于库存量比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结构、供应结构。所谓高库存是指库存量高于月销售量的12-15倍,高过1年到1年半的销售量。

  住建部另一位副部长仇保兴委员说:

  房地产调控模式应该化整为零

  如深圳的问题深圳解决,不必中央出政策。现在解决房地产存在的问题还来得及,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城市化的末端房地产崩溃,因为后面的动力没了,这就是房地产崩溃的时间点。中国离这个时间点还有一些日子,此时要是能想明白,采用微调的方法,可以调节过来。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前总裁梅兴保委员也赞成“分类调控”,“中央管好直辖市,授权各个地方管好你所在地的房地产。这样很好。

  不管是双向还是多向调控,人们关心的根本还是下一步房价是涨是跌。对这个充满玄学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居然给出了一个看似肯定的答案:

  京津冀一体化北京房价肯定要降

  北京市区的房价肯定要下降,一是供应量加大了,特别是保障性住房。二是房地产结构发生变化,房价肯定要下来。将来北京有些功能纾解出去了,就可以在河北住,在河北上班。整体来说,随着政府扩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房价会回到一个合理的理性空间。

  不过,京津冀一体化嚷嚷了多年,存在良久的体制性障碍一点儿也没看出有破解的迹象,所以,副市长的这个“肯定降”究竟要到哪年哪月,人们又被绕晕了。

  政府调控楼市,手段层出不穷,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楼市调控而发生的怪现象被“个别”外媒记者发现,并把问题抛给了财政部长。楼继伟今天在回答这位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为不交20%的个人所得税,中国不少家庭出售第二套房首先离婚”的问题时,说:

  致人间悲喜剧政策有缺陷

  北京市规定按20%的转让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结果出现了你说的那种问题,有人离婚,因为二套房个人所得税按个人收,所以带来一些问题。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的悲喜剧,这个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

  为了调控不听话的房价,这些年有缺陷的政策真是出了不少,“调控是空调”“越调越涨”,坊间恶评重重,企业界的期冀则是政府的手别再乱摸。北京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委员说:

  让市场调节房价自然而然就会跌

  这就对了!让市场供需去调节去。一些二三线、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不是自然而然就跌了吗?在确保有足够保障房的前提下,对商品房合理买卖领域放松管控,是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良性运行的好事儿,是该这么做了。我举双手赞成。

  当年一条腰带引众人折腰的全国政协常委、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此次“两会”炮轰房地产管制:

  去除房地产多余行政审批、税费可降房价

  目前构成房价五部分:地价、综合造价、政府规费,税收和企业利润。从审批延伸到政府规费,每个城市也都不一样,收费最少37种,最多157种。房地产相关税种目前大约11种,税收约占房价的13%-15%。多余的审批,甚至是雁过拔毛的审批,应该全面进行清理。

  在末端动手,让民众跟着政策一会儿限购,一会儿离婚,一会儿结婚,根本不管用,甚至地产商也跳出来抱怨。显然,地产的真正症结在于,政府愿不愿意放弃自己在土地出售中不合理的暴利。

责任编辑:张继伟 | 版面编辑:李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