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熊丙奇:政治课改急不得等不得

2014年03月05日 20:18 来源于 财新网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政治课改革是被提上日程的,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改革因权力和利益因素而停滞的可能性不容小觑

  【财新网】(实习记者 田园)今年的两会上,改革、取消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今年的两会提案是取消政治课,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集宁第一中学校长李一飞也提出,应将中小学空洞乏味的政治课程改为公民教育课。

  专家及社会人士都关注到思政课改革等问题,政府部门也对此进行过多次调研。既然大家深知改革的重要性,改革政策为何迟迟不予落实?

  对此,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思政课的问题反映出目前整个中国教育的行政化状况,相关的还有高校的人文课程效果差、博雅教育办不好等问题。其实不论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去行政化都是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学校自主设置课程的空间小,但政府要求的必修课体量大,这就造成了学生不愿听、老师很难讲,但课程还要开的糟糕局面。”

  据熊丙奇介绍,思政课问题一直备受诟病却又十分敏感,这次能提出来就是一种进步。在他看来,对思政课进行教学创新,将过去的7门必修课缩减为4门,取消研究生入学的政治考试等,都是进步,但效果还不够理想。

  “理想的改革方向是还自主权于学校,课程的开设由师生决定,做到人文课程人文化。但现在往往是观念先行、主题先行,学生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影响公民素养。无论如何,加强公民教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教育界人士的呼声,更是多元社会的必然要求。”他说。

  熊丙奇说,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思政课的改革是被提上日程的。“理论上讲,随着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措施推进,教育改革将逐步得到落实。”

  “推行改革,一种方法是将思政课从现在的必修变为选修,另一种则是将思政课替换为公民常识教育课或其他人文课,而由学校自主开设课程,自主设置内容。”他提醒,“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改革因为权力和利益因素而停滞的可能性不容小觑。”

责任编辑:张进 | 版面编辑:曹文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