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唐黎明:一代新城建设为何失败

2014年02月25日 10:49 来源于 财新网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出现两个极端:一个在三四线城镇,大范围住宅闲置形成“鬼城”;另一个在一线城市,资源高度向主城集中,周边形成“塌陷区”

  【背景】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谈到中国城镇化时表示:像北京回龙观这类新城是失败的。

  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随着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老城区饱和,为了满足人口和生活工作需要,城市正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不少“新城”,像北京回龙观、天通苑,甚至环北京地区的燕郊等,成了众多北漂一族的“新城”。

  在主城外围建设“新城”,本身是在遵循城市规划学中的“有机疏散理论”。然而像北京回龙观这样的“一代新城”,就业岗位跟不上人口需求,大部分“新城”居民早上涌入北京中心城区,晚上又涌回“新城”,造成巨大的“钟摆式”城市交通。

  导致此类“新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城市建设如何不犯同样错误?

  安邦集团城市战略研究员唐黎明博士介绍说, 回龙观、天通苑等新城的失败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北京的“十大社区”规划。当时完全效仿了前苏联的“分板块”理念,对每一板块做功能性分类,导致各板块功能性单一。像回龙观、天通苑此类“新城”在规划初始只是为了满足人口居住需求,并未设计相应的商业、娱乐、办公等配套功能。

  据唐黎明分析,近十年来,类似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虽然娱乐、购物等生活产业已在慢慢跟上,但是其就业、办公系统,相对于庞大的居住人口来说,仍未被完善。 “新城”部分功能缺失,对其与主城之间的沟通造成巨大压力。这也是形成北京“钟摆式”交通的主要原因。

  唐黎明指出,目前新城规划建设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发生在三四线城镇,这些地区在住宅、商业、娱乐方面的发展往往高于其人口需求,大范围的住宅闲置导致“鬼城”出现;另一个极端则产生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像北京这样的“单核”城市,受到大量政策倾斜,资源高度向主城集中,导致其周边形成“塌陷区”。

  这样的“塌陷区”,如果按照“有机疏散理论”的说法,等于是在城市机体外围形成了一层不具备自生态系统的痂,在自身无法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阻碍了主城的“呼吸”和“新陈代谢”。“要发展新城,除了要在建设初期就对其功能做完整、全面的规划,从政策上给予新城多于主城的优惠,也是帮助新城发展、缓解主城压力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唐黎明说。

  (财新见习记者 南皓 采写)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林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