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经济学家。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84年以来,相继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管理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IAM)执行委员,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IEA)执行委员、荣誉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比较》、《洪范评论》杂志主编。在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曾在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2年五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的最高奖励——孙冶方奖;2003年被国际管理学会授予“杰出成就奖”;2005年吴敬琏教授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理论创新奖。

  他与经济学界的几位同仁一起创建了我国的比较制度分析学科。运用这一学科的研究成果,他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的改革应当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应当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发展私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应当建立法治,实行宪政民主等主张,对中国改革有重要影响。

  在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工业化道路的大争论中,他反对继续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增长模式,主张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要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拉动的模式转变。他从经济学、技术史的广阔视野考察了世界各国增长模式变化的历史经验教训后,指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实现这一转变的具体方法和主要途径。这些思想得到了普遍的响应,并在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得到反映。

  吴敬琏教授是最早对转轨过程中可能出现腐败蔓延甚至陷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危险提出警告的经济学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他和一些经济学家在讨论腐败现象时,引进现代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加以分析,揭露了“官倒”活动权钱交易的实质,也为反腐倡廉指出了正确的途径:让权力退出市场,对权力进行限制。他认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是转型时期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核心就是如何在大变革中力求保持社会公正。在世纪之交,吴敬琏进一步提出,应当把中国的市场经济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他发表了大量论著,呼吁加快政治改革,包括提升政治文明,建立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

 
 
 

财新网